亳州新闻网讯 夏季高温天气下,汽车在暴晒后成了“桑拿房”,于是有人用起了网红“降温神器”,摇一摇、喷一喷,就能使方向盘、车座秒降温,还有人将它喷在衣服、皮肤上消暑。这款降温“神器”真有那么神吗?专业人士提醒,这类降温产品在使用时也有不少潜在风险。
7月18日,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降温喷雾”发现,多款降温喷雾热销,部分商品全网销量在6万件以上。一瓶降温喷雾的价格在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一款全网销量5万+的降温喷雾商品图集里写着:“1秒降温,上车冷飕飕”“高效降温,1秒急速制冷”“迅速降温因子 迅速结冰”“想喷哪里 就喷哪里”等宣传语。其使用场景包括车辆方向盘、车辆座椅、电动车坐垫、办公室椅背等,还可以缓解运动损伤、进行户外高温防暑。在买家晒出的外包装照片中,这款产品的成分包括丁烷、丙烷、异丁烷、水、酒精、氯化钠、薄荷、薄荷醇乳酸酯。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网红降温喷雾背后还存在安全隐患。市消防救援支队牡丹路消防站政治指导员马威说,这类喷雾的原理是把丁烷、丙烷等易燃易爆气体通过加压液化存储在金属罐体中,喷出后迅速汽化吸收周边环境热量,实现快速降温。
“降温喷雾长时间放车里危险较大。”马威提醒,夏季车辆在太阳下暴晒,车表面和仪表盘的温度能达到七八十摄氏度,而降温喷雾里的丁烷、丙烷为易燃易爆成分,若将此类物品长时间放在车上,温度过高时,瓶内的气体会快速膨胀,可能引发爆炸。同时,在使用降温喷雾时,还需避免明火。
记者在网络平台商家的详情页面上也看到了使用提醒:产品若在人体喷射时,请保持30CM以上距离且不要对同一部位长时间喷射。
“有些消费者在购买时,没有仔细查看详情页,有可能就会忽视。”马威说,这样的喷雾若长时间、大量在皮肤上喷洒,很可能造成冻伤。
马威介绍,夏季太阳暴晒时,除了喷雾罐,还有很多物品不宜存放在车上,比如矿泉水瓶、老花镜、花露水、香水等。此外,充电宝、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中的电池在高温下易出现鼓包、爆炸等情况,也应尽量避免将其长期放在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