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东汉末年,神医华佗开辟第一块药圃,中药材种植、加工、经营在亳州大地薪火相传、经久不衰。中医药,已经成为亳州最具辨识度的金字招牌。
1800年后,药都亳州联合华为公司打造华佗中医药大模型,通过科技赋能,让传统中医药焕发时代新活力。
传承成就其底蕴深厚,而创新则让其生机无限。
“AI华佗”,能否答好中医药现代化之问?
“互联网+”助力中药产业发展。
一
为什么要打造华佗中医药大模型?
望闻问切、针灸拔罐,是人们对中医药的传统印象。但中医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革新不绝、演化不断的。
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药物评价体系的不同,尽管中药的有效性已经被大量实践证实,但距离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还有差距。让中药走向世界,必须解决哪些关键问题?
数字化赋能,让中医药从“模糊”向“精确”转化,是可行之道。对于丸散膏丹之类的传统中药,以往药理机制难分辨、制药过程较粗略。通过数字化与智能控制,有助于解决重要环节的突出问题,推动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古有华佗悬壶济世、杏林春暖,今天“AI华佗”则守正创新、深度融合,助力续写中医妙手回春的当代传奇。
“AI华佗”到底能干啥?
精准指导,提升品质。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土壤、气候、水质等环境因素进行精确分析,为中药材的种植提供科学指导,达到“质”“量”齐升。
数据分析,助力研发。大模型能够对海量的中医药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和挖掘,大大缩短研发周期,提高新药研发的成功率。
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大模型能够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企业的市场响应能力和竞争力。
一句话,“AI华佗”犹如一个“智能大脑”,有力破解了一系列制约中医药发展的难题。
二
亳州与华为深度合作,不仅是对中医药产业的升级改造,更是对传统与现代、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
中医药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中医重整体,善用“坚盾”,更关注“病的人”;西医重局部,善用“利矛”,更关注“人的病”。其实,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各有侧重,没必要分高低、论长短,二者共同的敌人是疾病。
但在快节奏发展的今天,中医药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传承方式单一、年轻人兴趣缺乏等。
“AI华佗”不仅全方位赋能企业发展,还通过“华佗”坐诊、“华佗”乐游、“华佗”康养、“华佗”传承等模式,为用户提供专业性、全面性、便捷化的沉浸式中医药服务,促进“药、康、旅、农”多业态融合。
比如,“华佗”坐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的中医药文化体验场景,让人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古代医家的诊疗过程和中医药的制作工艺。
比如,开发多语言版本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平台,将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以更加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AI华佗”赓续着中医的传奇和故事,提高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将有力推动健康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
答好中医药现代化之问,“AI华佗”为何牵手亳州?
亳州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一座浸润着药香的古城。从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角度而言,亳州是安徽的先行者,更是主力军。
作为安徽省唯一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的城市,亳州的优势和底气主要来自于鲜明的IP标识、完善的产业链条和多元的开放平台。
时至今日,亳州市已形成集种子种苗组培繁育、中药材种植、医药制造、贸易流通、健康养生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成为全球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和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保健饮品生产基地,素有“药不到亳州不齐,药不过亳州不灵”的美誉。
这些,都是亳州与华为合作的底气和优势所在。
成就固然令人欣喜,但当前中医药发展仍需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
政府应加大对中医药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教育部门和高校应加强相关专业的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企业也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创新技术和应用模式。
传承精华,中医药发展才能源远流长;守正创新,中医药发展才会清流激荡。
抢抓中医药发展风口,全力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以医药为体、贸易为径、文化为媒,赋能提升城市综合实力,亳州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