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曲工人吴德成、刘诚本:“蒸”战高温酿美酒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7月24日。晴。高温。

当日10时,室外温度35℃,而在古井贡酒股份公司酿造三部制曲车间曲房内,温度已近50℃。在这样的环境里,仅仅工作不到十分钟,古井集团制曲工刘诚本的背心和短裤就像浇了水一样。

察看曲块。

“夏季自然界的微生物比较活跃,有利于酒曲的自然发酵。虽然现在正值高温时期,却是制曲车间最忙的时候。”酿造三部制曲车间主任吴德成告诉记者。在曲房内,需要人工进行两次翻曲,即“一翻”“二翻”,特别是“一翻”时,大曲尚未成熟,表面呈黑褐色,此时曲房湿度60%,温度50℃,有时温度最高可达到60℃,对人的体力和耐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刘诚本和工友们每天要工作6个小时。

按照规定,每半小时,工人出来休息十分钟。这个时候,也是他们补充水分的时候。记者随工人一起走出曲房来到室外,仿佛进入空调房一般凉爽。而此时,室外的温度约35℃,刘诚本拿起一个可以装下一升水的大水杯,“咕咚”“咕咚”地喝了起来。“工作半天,每人平均要喝好几斤水。”为了预防中暑,他们还会随身携带配发的藿香正气液等防暑物品。

十分钟休息过后,刘诚本再次走进曲房。“每人每天翻的曲要按照吨计算,同时,曲块的码放、覆盖都影响着发酵,制曲的人要有毅力、有技巧,不然很难做好制曲工作。”吴德成告诉记者。

“我早在1988年就来到了制曲车间,三十余年都坚持在车间踩曲、堆曲、翻曲。”刘诚本告诉记者。“虽然制曲会面对很多挑战,但是看到一滴滴被酿造出来的美酒,很有成就感。”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