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也是新时代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有效方法。新时代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对于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调查研究;传家宝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当前,世界全局加速演变,外部环境极具不确定性,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新时代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是应对新时代新征程前进路上的风浪考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举措。
一、调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什么时候全党重视调查研究,党和人民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轻视或忽视调查研究,党和人民事业就会遭到挫折、遭受损失。”[1]一百多年来,重视调查研究已经成为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创重视调查研究的风气
毛泽东同志开创了我们党重视调查研究的风气。1926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率先提出并回答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2]。1927年,毛泽东亲自做了32天的实地调查后写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说明了农民运动不是“糟得很”,而是“好得很”。1930年,毛泽东做了寻乌调查,才弄清了富农与地主的问题,提出解决富农问题的办法。延安时期,为了帮助同志们找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毛泽东把调研文稿编成《农村调查》,又代党中央起草了《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都被列为延安整风必读文件,使全党同志在整风中掌握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真理,学会了开展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开展过两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1956年,为了摸清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的新问题和党的八大召开作准备,从2月14日至4月24日,毛泽东等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先后听取了34个经济部门的工作汇报,听取国家计委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汇报。此次调研形成的《论十大关系》,成为我们党全面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开端。另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遭遇严重困难,当务之急是正确认识客观实际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毛泽东认为,首要的甚至唯一的方法是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下去搞调查研究,为此,他三次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毛泽东亲自组织了3个调查组,分赴浙江、湖南、广东进行农村调查,邓小平主持下,派出11个工作组到部分厂矿企业进行调查。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党中央先后制定了“农业六十条”“工业七十条”等一系列政策,为落实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创造了重要条件。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传承发展调查研究之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邓小平同志奔波于广东、东北三省等地进行调研。1977年,邓小平外出视察广州,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了”。1978年,邓小平到东北地区视察,强调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调研提出的观点,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国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都非常重视调查研究。江泽民指出,县以上的各级领导同志,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至少抽出一两个月的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胡锦涛指出,调查研究是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的重要途径,强调要通过深入调研,不断把握科学发展的主动权。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重提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党形成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论断、重大举措,都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进行反复讨论而形成的,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调查研究,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更好地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除此之外,国际形势和发展态势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只有深化调查研究才能推动解决全球性问题。
二、调查研究:新时代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有效方法
(一)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站稳人民立场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没有决策权。”[3]大兴调查研究必须用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才能真正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热心为群众服务,真心对群众负责,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牢牢把握根本要求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谈谈调查研究》中指出“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4]调查研究必须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要本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和甘做小学生的精神,亲身走、亲自看,深入基层,把情况摸透摸准,发现最真实的问题,做到眼睛朝下,讲真话,说真情。调查研究必须实打实干,亲自办,部分党员干部存在调研中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热衷舆论造势、做表面文章问题,到调研点与基层干部握握手、说两句话、拍几张照后即离开的现象,要坚决摒弃走秀式调研、打卡式调研,防止调查研究走过场、不深入,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三)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紧紧锚定目标任务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调查研究的对象。调查研究要有问题意识,要紧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现实问题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问题导向引领调查研究,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从实际出发大兴调查研究,真正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下好调查先手棋、打好研究主动仗,进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论证和科学决策,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
(四)必须坚持攻坚克难,时刻保持昂扬斗志
攻坚克难是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百年历程形成的鲜明品格。现实的情况复杂多变,调查研究要取得实效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势必会遇到各种实践难题,时刻需要我们保持昂扬斗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5]调查研究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特别是要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直面各种风险挑战,以攻坚克难之决心破解现实难题、化解事物矛盾、啃下发展过程中的“硬骨头”。
(五)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准确把握工作方法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调查研究要坚持发展的、系统的、普遍联系的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发现的问题,要从全局的角度去定位,单一地、片面地下定义是不可靠的,制定的策略是站不住脚的。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只有坚持系统观念,全局性、整体性推进调查研究,全面系统辩证地看问题,才能把握事物之间普遍联系,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路径和技巧,推进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新征程,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将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独特优势创造性地运用到解决新问题、推动新发展的实践之中,发展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参考文献:
[1]曲青山.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J].党史文汇,2023,(05):4-9.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
[3]本书编写组.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3:54.
[4]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N].学习时报,2011-11-21(1).
[5]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J].党建,2019,(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