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本报今起开设“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全面深化改革书记谈”专栏,推出县(区)委书记、市直部门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访谈,报道各地各单位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狠抓落实、奋发进取、攻坚克难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进展、新风貌。
亳州新闻网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近日,蒙城县委书记孔祥永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县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扩大现实基础中的比较优势,破除体制机制上的瓶颈制约,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激励引导各级干部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
以改革打造产业新引擎,加快建设基础稳固、动能强劲的工业蒙城。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以重点领域突破带动各领域改革整体推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汽车及装备制造、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家居三大产业,强招引、建平台、延链条,深度融入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建设符合蒙城资源禀赋和基础优势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扎实开展国资国企改革,提升县属企业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攻坚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以一诺千金的营商环境赢得广大客商的一见倾心。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巩固扩大省级创新型县创建成果,深入实施“漆园英才”计划,为县域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以改革绘就乡村新面貌,加快建设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田园蒙城。立足农业大县资源禀赋,勇当新时代深化农村改革的排头兵,奋力实现向农业强县的跨越。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突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健全耕地质量提升等长效机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围绕建设长三角高端绿色食品加工供应基地,重抓“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推动乡村建设提档升级,争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县。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持续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
以改革激发区位新优势,加快建设承东启西、左右逢源的枢纽蒙城。发挥皖北六市地理中心优势,以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推进与周边区域互联互通。优化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推进方式和要素保障机制,推动涡河蒙城港区一期达产满产,加快建设阜蒙宿铁路、亳蒙高速、五蒙高速,加速推进亳淮高速、阜宿高速前期工作,积极推进通用机场建设,推动形成“铁公机水”综合交通网络。将发展商贸载体与壮大主导产业、增强城市功能结合起来,开工建设皖北仓储物流中心,大力发展航运物流、多式联运等水陆物流业,粮食加工、新型建材等临港制造业,大宗商品贸易等临港商贸业,加快形成以蒙城港区为核心的区域贸易现代服务业产业生态集群。增强县城对发展要素的集聚力、配置力,吸引更多在外老乡返乡创业、更多企业家来蒙投资。
以改革厚植民生新福祉,加快建设人文彰显、生态宜居的幸福蒙城。坚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用心用情抓好“衣食住行”的基本民生、满足“安居乐业”的多样民生、兜牢“安危冷暖”的底线民生。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系统推进群众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改革举措,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盈。坚持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民生,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全面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构建高品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宜居宜业宜游的中等城市。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