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谯城区十八里镇小怀村蒋庄,有一家不起眼的小超市。但如果从超市里进到后院,参观者都会惊呼:“发现宝藏了!”原来,这里面“藏”着一家颇具规模的“民俗博物馆”。
蒋子敬在整理展厅的老物件。
“别人的论件,我的论堆”
充满年代感的陶罐从上到下摆满几排木架,播种用的木耧堆满一间屋子,大小厚薄不一的石磨石磙堆成一座小山,款式陈旧的自行车几十辆一字排开,各种品牌的老式缝纫机应有尽有,数百个大大小小的算盘码得整整齐齐……
跟着主人蒋子敬来到超市后院,记者看到,后院是左右对称的两排二层楼房,楼房中间的顶部由顶棚连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库房。里面堆放着种类繁多、造型各异的老物件。
“来参观的人都问我,一共有多少个品种有多少件物品,我实在回答不上来,反正在农村里能见到能想到的,我这差不多都有,应该有五、六万件吧,别人的论件,我的论堆。”蒋子敬笑着说。
除了常见的与农业农村生产劳作、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老物件之外,蒋子敬还收藏着很多罕见的“宝贝”,这些物品五花八门。“这件宝贝,我跑了三趟,才从一位老人手里买来,据说是他家祖上在清代当官时,专门放置官服和官帽的箱子。”蒋子敬指着一个下部方方正正、上面却有一个尖尖盖子的精致的编织箱说。
带有巧妙机关的木头保险箱、工艺精美的清朝雕花拔步床、古代测肺活量的医疗用具、上过抗美援朝战场的冲锋号……蒋子敬向记者介绍时,如数家珍。
蒋子敬(左)向参观者介绍。
缘起一个石磨
“库房”的尽头,是另外一个院子。“这是我哥哥的院子,目前没人居住,被我改成了磨坊。”蒋子敬说。只见磨坊里摆放着几座石磨,墙上挂着蓑衣、斗笠、油灯等物品点缀,蒋子敬表示,这里日常可以供参观者进行推磨体验,也可以磨出面粉供参观者购买。石磨,正是蒋子敬收藏的缘起。
记者看到,有一盘石磨的边缘,刻着“同治玖年又拾月廿日置……”的字样,字迹清晰隽秀,颇有年代感。蒋子敬表示,2020年,他打算做石磨面粉,无意中收到这块带有字迹的石磨,“这盘磨是谁做的,谁家用的,有过怎样的故事?”看着上面的字,他一下子对老物件产生了兴趣,于是,就开始从周边农村收购老物件,从此一发不可收。
多年来,蒋子敬一有闲暇,就开着小货车外出收购老物件,周边乡、县、市、省,他几乎跑了个遍。“我收东西的时候,总是说,‘啥都要’,这样才有可能收到好玩的东西。”蒋子敬收购老物件,除了对品质有较高要求外,他还追求数量,“相同的东西,我遇到了还会收,比如农村以前烧锅用的风箱,我见到就收,现在收了有上百个了。”东西越来越多,他把自家后院以前做民宿的近千平方米房屋腾出来,专门放这些老物件。
“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在当地,熟悉蒋子敬的人都说他是个“生意精”。从17岁踏入社会,他贩过烟叶、棉花、西瓜,开过代销点、饭店。别人钓鱼、打牌休闲娱乐的时候,从来看不到他的身影。也因此,他的日子过得十分殷实。近年来,蒋子敬依托自家超市,借助邮政、快递、电信资源,成立小怀村电商快递综合服务站。他学习利用电商直播平台,将自家经营的多种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他还帮助乡亲们把“土特产”通过网络销售出去,带动当地村民致富。
大量收购别人眼中的“破烂废品”,起初这让家人以及亲戚邻居都无法理解,认为他是“傻子”。“开始也劝过、吵过,但说啥也没有用。后来也想通了,他不打牌、不抽烟、不喝酒,就这一点爱好,再不支持他,他会不高兴的。”说起蒋子敬干的这件事,他的爱人王珍说。
如今,几乎每天都有人来参观这个博物馆,蒋子敬总是乐呵呵地为参观者讲解每个老物件的来历、典故和意义等等,也有人出很高的价钱要把他的藏品打包买走,蒋子敬表示,给再多的钱也不会卖。
“好多人都说我傻,投资这么多钱,天天有人来参观,还要去讲解,又不收费,问我图个啥?我认为能把以前的老物件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文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蒋子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