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10月26日上午,参加亳州晚报社第四期“心”动力自然科学探索营的孩子们,怀揣着对大自然的好奇和向往,在林拥城营地集结,开启为期一天的自然探索之旅。
带队老师们早早做好准备,迎接孩子们的到来。早上九点集合完毕后,老师和孩子们一同乘坐观光车前往此次活动的目的地。
“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学习野外生火技能,这是一项非常实用的生存技能。”老师们讲解了火堆的类型,如锥形火堆、平台火堆等,让孩子们了解在不同环境下如何选择合适的火堆类型,并介绍了生火三要素:氧气、热源和可燃物。
老师介绍,在野外生火时,可以选择枯树枝、树叶等一切可以在自然界中搜寻的可燃物作为火源物料。随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充分发挥观察力和体力,分组寻找自然环境下眼之所见的火种宝藏,随后分工配合,将生活材料运送到集合地点。
“选择一个合适的生火位置同样重要。”老师一边讲,一边向孩子们演示生火技巧,并提醒孩子们在用火时不能离开,要确保不会引发火灾,以及如何安全地灭火。
午餐时间到了,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美味的营养餐。在美食的充电下,孩子们的体力迅速恢复。
稍作休息,孩子们满怀期待地迎来了自制土窑食育课。
土窑的建造是土、水、风、空气综合运用的工程,用简单自然的材料,搭建小小的土窑的过程融合了自然科学知识。“加热食物不是用明火,而是利用窑内明火退去后的余温给食物加热。”科学老师首先引导孩子们学习土窑建造的基本原理,然后示范打地基、定框架的步骤。
在操作环节,孩子们分工合作,有的挖泥巴、有的搬运砖块,有的负责搭建。随着土窑逐渐成形,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充满成就感的笑容。汗水在他们的脸颊上悄悄探出头,他们仍然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经过一个小时的努力,土窑终于建成了。孩子们的脸上和身上或多或少地留下了一些泥土“亲吻”的痕迹,那是孩子们付出劳动的象征。“你看我搭的土窑又大又坚固,一定能烤很多食物。”其中一位孩子向同伴自豪地介绍着。
终于,到了划柴生火的时刻。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堆起柴火,点燃火种。随着熊熊火焰的升起,土窑内部开始升温。孩子们围坐在火堆旁,兴奋地讨论着即将出炉的美食。
没一会儿,香气四溢、热气腾腾的披萨、烤虾、烤鸡翅、烤红薯、烤鸡蛋等美食就出炉啦!孩子们大口地吃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嘴角上满是幸福的微笑,“太好吃啦!”孩子们开心地说道。有的孩子表示,想把这份美味带回家,与父母一起分享。
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欢笑,孩子们踏上了返程的路。亳州晚报社第四期“心”动力自然科学探索营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生火和土窑建造的技能,还让他们亲密地接触了大自然,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人类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是源自于大自然,比如从雷电中发现了电,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从草木中发明了纸张……”自然科学探索营负责人介绍,每期的课程不仅仅是让孩子们玩得愉快,更是让他们在玩乐中去听、去看、去触碰,在自然环境和个人环境中,去完成教与学的过程,让探索精神、生态保护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在大自然中滋养与成长。
据了解,亳州晚报社“心”动力自然科学探索营自开办以来,受到了众多家长和小朋友的喜爱,报名十分火爆。目前第五期和第六期的“心”动力自然科学探索营已经满员,第七期和第八期正在火热招募中,想要了解的家长们,可以拨打电话0558-5606330、0558-5606529、18010863408(微信同号)咨询报名。
小勇士们出发了。
老师在讲解户外取火方法。
小伙伴们齐心协力搭建土窑。
大家合力挖土窑底座。
小营员们正在专心烘烤美味的食物。
小营员展示自己的劳动果实。
小营员们自己动手烤的披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