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桐乡路小学:让传统文化在校园绽放光芒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风华桐乡路小学自建校以来,一直致力于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汲取智慧与力量,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时代少年。

学校注重课堂教学对文化认同的引导,早在建校初期便开设了丰富的校本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中。自2008年起,学校开始编选并实施国学经典分段教学,涵盖《三字经》《弟子规》及《中华传统美德诵读本》等内容。每月的学情监测通过“以测促教、以测促学”的方式,激发了师生的学习兴趣。

书法教育是该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从幼儿园到小学,每个阶段的书法课程都有明确目标。幼儿园阶段侧重学前阅读与书写能力的培养,激发孩子对汉字的兴趣;小学阶段则注重提高汉字书写能力,每学期举行的汉字书写大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推动了书法教育的深入开展。

戏曲文化的传承也是该校的特色之一。学校通过戏曲进校园活动,鼓励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戏曲。学校设立戏曲课程,邀请国家级戏曲名家到校指导,并定期举办戏曲文艺汇报演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

学校还将华佗五禽戏这一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课程体系。华佗五禽戏发源于亳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校在体育课、课间操及课后延时服务中涵盖这一内容。学校还定期邀请当地的非遗传承人开展健康讲座,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学校通过丰富的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每年4月,结合世界“读书日”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启动读书月,举办经典诵读、书法比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增进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传统节日的文化教育在我校同样得到充分体现。学校通过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活动,向学生传递节日的意义与内涵。例如,在元宵节,学校邀请民俗表演队进行舞龙舞狮表演;在端午节,结合亳州药材之乡的特点,举办民俗文化活动;在中秋节,组织师生共同制作月饼,感受节日的温馨与文化氛围。学校在现代与传统文化教育并举的过程中,坚持创新与传承并重,通过法定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的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与道德修养。

经过多年的努力,风华桐乡路小学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阅读示范基地学校”“中国儿童画百佳校园”“中国民办教育百强”等荣誉,并成为亳州市首个少先队名师工作室——“徐玲玲工作室”的落户地,执行校长徐玲玲也被命名为“安徽省首批少先队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展望未来,风华桐乡路小学将继续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更多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