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小楷手抄《红楼梦》

三年时间抄写两遍,以此致敬经典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今年83岁的董新民老人是亳州一中的一名退休历史教师,自幼喜爱书法、诗词与经典名著,尤其对《红楼梦》爱到痴迷。老人在80岁时,开始用小楷字体手抄《红楼梦》,耗时3年,精心抄录两遍。他表示,要将这两套手抄《红楼梦》留给他的两个孙子。

12月9日,家住市区盛世家和园小区的董新民老人向记者展示了他的其中一套小楷手抄本《红楼梦》,这套手抄本共46册,每册100页,约62.5万字。

老人虽年逾八旬,但步履稳健、精神矍铄,除了眼睛有点花以外,状态很好。他坦言自己是《红楼梦》的忠实读者,从19岁那年初读此书起,便喜欢上了这本书。

“我第一次读还是从我的老师那里借来的。”董新民说,几十年来,他读过很多版本的《红楼梦》,已经记不清自己读了多少遍了。

1995年,董新民退休后,便将大部分时光倾注于阅读与书法练习之中,楷书的规整、行书的流畅,皆在他的笔端肆意流淌。他常言,读书可明智,书法能静心,二者皆为修身养性的上佳之选。

80岁时,董新民突然想用小楷手抄《红楼梦》全篇。“人至暮年,更应有所学、有所为。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致敬经典。”董新民说。

董新民定制了100本用来手抄《红楼梦》的宣纸本子,买来上好的墨水。他每天分多次抄写,一次约二三十分钟,一天五六次。累了,就到外面走一走,缓解下眼睛的疲劳。

他说,抄写《红楼梦》的过程是十分享受的。每抄写一句,他都要读上好几遍,感受《红楼梦》对人物的刻画。他每日坚持抄写,即使在病中,也从未间断。

董新民还为自己的手抄本《红楼梦》撰写了十余页的“后记”,详述了自己抄录《红楼梦》时的点滴历程,以及对这本巨著的深刻感悟。在“后记”中,董新民写道:“我认为《红楼梦》也可以作为人们学习礼节、遵循孝道的读本。如贾政,在朝做官忠于职守,不贪不占;在孝道上,他对贾母百般孝顺,如定时请安,毫不马虎,贾母病时,侍奉周到……”

《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董新民精心手抄两套。他表示,他有两个孙子,这两套手抄本将留给他们,希望他们能多读经典,并从经典中汲取精神养分。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