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新增60台“救命神器”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打开电源,然后按语音提示,根据电极片上的图示将电极片紧贴患者裸露的皮肤,一片贴在胸骨右侧锁骨之下,另一片贴在左腋下面第五肋骨处。然后,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近日,在市区建安广场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点位,红十字会志愿者向市民演示如何正确使用AED进行急救。

AED是一种能够自动识别异常心律并给予电击除颤的急救设备,操作简便,非专业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即可使用。研究表明,在心搏骤停发生后的“黄金四分钟”内,使用AED进行除颤,患者的生存率可以显著提高。在公共场所设置AED,普及救护知识,是建立公共急救体系的重要一环,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安全和文明发展程度。

“最近我们又新投放了60台自动体外除颤仪,主要布点在市区人员较为密集的区域,方便市民在危急时刻随取随用。”亳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新增的自动体外除颤仪由财政拨款,市卫健委和市红十字会组织爱心善款购置,布点时根据人流量大且集中、流动性强、人口密度大、心源性疾病发生概率高等因素综合考量,并在安装点的商场、车站等场所进行了专业培训,便于更多人知道危急时刻如何使用该仪器。据了解,之前市红十字会和市卫健委已在市区投放12台该仪器。

记者看到,在每台AED设备的侧面,都有一个AED地图二维码,扫描之后可以看到周围AED设备的布点情况。在设备的正前方屏幕上持续播放着AED的使用方法视频,打开可以通过视频学习AED的使用方法。

“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配置AED是一件惠民实事,普及学习急救知识,在关键时刻可以挽救一个生命,值得每一个公民学习掌握。”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亳州市红十字会志愿者牛帅介绍,AED能够自动识别异常心律并给予电击除颤,抢救心搏骤停患者的成功率高于徒手心肺复苏。

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提醒,广大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护这些救命设备,非必要,不打开。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