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扩散!为刘剑侠烈士寻亲

70多年前在贵州剿匪战斗中牺牲,身份信息显示为“安徽省亳县人士”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近日,贵州省都匀市烈士寻亲志愿者向记者提供消息,当地烈士陵园安葬着一位名叫刘剑侠的烈士,身份信息标注为“安徽省亳县人士”,他们期望借助本报力量,为烈士寻找故乡的亲人。

位于都匀烈士陵园的烈士墓碑。(图片由贵州都匀寻亲志愿者提供)

据中华英烈网信息显示:刘剑侠烈士,安徽省亳州市梅城区刘大庄人,生于1927年,中共党员。1946年6月参加革命,生前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都匀军分区警备营2连副排长。在贵州省都匀县剿匪战斗中英勇负伤,于1951年5月22日医治无效壮烈牺牲,现安葬于贵州省都匀市烈士陵园右区2排1号。

据历史资料记载,1949年11月都匀解放,但国民党残余势力勾结地方势力在当地形成了众多股匪,妄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1950年春,都匀周边存在“黔南保安部队”王仲书部、“都贵麻反共集团军”潘治平部等多股土匪势力盘踞。

1950年3月,贵州省委确定剿匪为中心任务,实行“野战军地方化,领导一元化”方针,并集中全省机动部队组成东、西两个集团进行重兵进剿。6月,当时的贵州军区东集团剿匪部队组织瓮安、余庆、湄潭铁壁合围战役,首战告捷;10月,又开展都匀、贵定、麻江合围,歼灭潘治平匪部6000多人;12月,组织都匀、独山合围,歼灭蒙永奎匪部3900多人。到1951年夏秋之间,大股土匪陆续被歼灭,重要匪魁相继投降,攻占土匪最后盘踞的罗甸、望谟、册亨三个县城,全省地区全部获得解放。

刘剑侠烈士具体在哪一场战役中负伤,我们不得而知。为深入挖掘刘剑侠烈士的信息,记者与谯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取得联系。然而,该局工作人员经查询后表示“本地并无关于该烈士的相关记载”。

长期专注于亳州史志研究的洪冠军表示,民国时期的亳县有“梅城区”这一行政区划,其大致范围就在如今的谯城区十河镇梅城村一带。随着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梅城区也随之成为历史。

记者查阅地图发现,在十河镇梅城村北侧,有一个叫“刘大庄”的村子。近日,亳州晚报记者将依据洪冠军提供的线索展开实地走访,全力为刘剑侠烈士寻亲。同时,也呼吁广大读者积极参与,如您知晓任何相关线索,请拨打亳州晚报热线5603456,或在亳州晚报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为方便记者与您沟通,请在提供线索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让我们携手努力,帮助烈士魂归故里。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