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的一生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小时候有篇课文《落花生》,主旨是要我们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朴素简洁,平和易懂,很接地气,因为花生就在我们身边。

亳州夏秋两熟,收了小麦等会再种上玉米、大豆、花生之类的经济作物。花生对水需求量大,但是连阴雨天却不能种植,否则种子会泡坏。雨后放晴,空气里飘着凉丝丝的气息,这墒情最适合播种,笑声、吆喝声、鞭子声,回荡在田野里,甚是热闹。亳州土地肥沃,适合精耕细作,土地要深翻到位,越松软越好。父亲敬畏土地,都要把地整得又平又软,一个大坷垃都不能有。播种花生时,父亲拿镢头在前面刨坑,母亲弯着腰点种,按照十公分左右的间距,一坑撒两粒种子,再撒一把肥料,一前一后,一步一移,一排一排地安放,下一排刨起的松土正好盖住上一排的坑。

花生苞一周左右钻出土地,嫩嫩绿绿地,渐渐盖满了土黄色的田野,一望无垠的绿色充满生机。花生开花了,白中带黄,星星点点,万绿丛中一点黄色的喇叭花,稀稀疏疏地点缀着,不似其他花朵俏丽鲜艳。花生不仅花开得低调,果实也扎进泥土里,就连花生苗也不够高大,需要在生长期多锄两遍草,以免被杂草欺负。父亲除草时,太阳毒辣辣的,他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父亲常说锄头生水,花生需要大量的水,用汗浇出来的花生产量高。花生果实长出,只要抓住它绿油油的苗,用力拔出,就能看到它累累的果实,一株能结出数十颗,好似风铃一般,农民看了,脸上荡漾起笑容。清理杂草时偶尔会带出几颗花生,嫩白的壳,表面纹还没形成,里面只有极幼嫩的花生仁,汁水丰盈,吃起来甜丝丝的。

立秋过后,花生叶子慢慢变黄凋谢,扯起一株花生,沉甸甸的都是颗颗饱满的花生,就意味着花生成熟了。收花生时,父亲用铁叉掀起一个土疙瘩,将花生整株从土里挖出。我们捡起来敲碎土疙瘩,归拢成堆,再运回家里。秋天的烈日毒辣无比,不一会就汗流浃背。后来有了机械,把花生拱起来,抓住秧子抖掉泥土,装车就行了。

花生刨完了,地里会有遗落的,老人孩子就有了捡漏的机会。“捡”是小农小户时代人工种植的特色,主家收完了庄稼,人们可以随意捡拾。那时我们经常去捡麦穗、捡大豆、刨红薯、刨花生,没人阻拦。老辈人常说,以前我们在地里见到一个麦穗、一颗花生、一块红薯,即便很累也会捡起拿回家。现在的孩子,看见地上的硬币都懒得弯腰。

摘花生是幸福的,一边摘一边吃,吃得口里流出乳白色的汁液。那些尚未成熟的嫩花生,洁白尖嘴巴,差不多还没长花生仁,连皮带壳一同嚼下,甜甜的、脆脆的。我们最喜欢吃晒得半干的花生,没有干花生那么硬,脆脆的很香甜,比晒干的花生多了点水分。半干的带壳花生,加盐、香料水煮一锅,一家人吃得其乐融融。水煮花生现在是大排档的必备食材,是啤酒的好搭档,但如果用干花生做食材,品质就会差一点。

花生入仓就到了冬季,那时食物的品种少了,孩子们便闹着要母亲炒花生。老人们常说,家里的食物,要防外面的野猫,也要防着家里的馋猫,这馋猫就是孩子了。花生壳薄,果肉厚,直接放铁锅里炒,外面炒焦甚至爆开,里面可能还不熟,聪明的人们就想到了沙子。沙子生热慢,散热慢,炒花生前先炒沙子。母亲一边翻动沙子,一边用手去感受沙子的温度,手快速伸进去,再快速抽回来,凭经验做出一个决定“可以了”,然后放入花生。热量从铁锅传到沙子,再到花生壳、花生仁,一层一层。母亲小心掌握火候,不断翻动花生,让其均匀受热,直到香味飘出,花生完全炒熟。炒好的花生,杂质粘到沙子上了,外壳光亮白净,内里焦酥可口,不焦也不夹生。

冬季闲来无事,母亲会剥一些花生米,煮粥时抓上一小把,孩子们偶尔吃到一粒,又脆又香,觉得幸福异常。油炸花生米是白酒伴侣。北方人喜欢喝白酒,冬季也没什么菜,有亲朋上门,父亲便让母亲去厨房忙活,亲朋便解围道:“嫂子,别费劲,有花生米就行了。”让人不禁感谢花生米的临时救场之功。油炸花生米不能急,需要小火慢炸,才能炸出外表红亮、内里酥香的效果。干香的油炸花生米,即使一桌酒菜早已凉透,依然不改初心地陪伴着每一位酒友,用手捻一颗,就着白酒喝下去,酒香伴着花生香,口感好,不伤胃。

花生享有“长寿果”的美誉,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比芝麻、油菜、小麦、玉米之类高,极易被人体吸收,又被称为“植物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在花生中都有,精氨酸的含量高于其他坚果。花生是高热量食物,是瘦肉的4倍,在困难时期是救命的食物。上中学的时候住校,周日下午返校,母亲会装上一些炒花生。下晚自习回到宿舍又冷又饿,吃上一把花生就好多了。花生的口味与核桃相近,老人们认为“以形补形”,能提高孩子的智力,会让孩子多吃花生。后来在外地工作,返程的时候,母亲忙里忙外,总是担心落下什么,鸡蛋、香油、麻汁、花生、黄豆,只要是我们爱吃的,满满当当地装满一后备箱。

老舍先生爱吃花生,三四颗花生就能代替一根烟,在写文章时就能少抽烟了。有人问他,做了皇帝还会喜欢花生吗?他不假思索,说就算当了皇帝,也会派大臣买花生来吃,而且是想吃多少就买多少。坚果类零食中,栗子、核桃、榛子,都不容易去壳,花生最是亲民。

亳州风俗,新人结婚要准备红花生、桂圆、红枣、栗子,意为“早生贵子”。还有一种更好的解释,花生就是一男一女花着生,是儿女双全的意思。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