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画悟心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要真正读懂一幅画,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要读懂画家作画的初心,就一定得沉入他曾经拥有过的生活。

白石老人的画妇孺皆知,其画以文人画为根基,开掘民间传统,探讨雅俗结合,为传统花鸟画注入了蓬勃生机,风格刚健鲜活、诙谐幽默,且诗书画印兼能。吕立新《花能解语——带你读懂齐白石》一书,以一幅幅精美的画作,春风拂面般引领着读者。品味着画面的意蕴,咀嚼着画作背后的故事,最能让人感悟画家笔端凝注的情思。从作品的线条、笔墨、背景故事,到画作的内涵、寓意、生活情致,娓娓道来,细细阐述,给人带来艺术上的审美享受和诸多的生活启迪。

白石老人的经典绘画作品,用笔雄浑健拔,用墨滋润淋漓,用色浓艳泼辣。多是信手拈来,随意而成,极为简括大气。有时脱略形迹,离形而以神会求似,有时则摹写物象纤毫毕现。尤喜将阔笔大写的花卉与工细草虫合于一图,以求相反相成之韵趣。读来赏心悦目,令人心驰神往。白石老人笔下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的花鸟鱼虫、山川景物:花,有寒梅、红蓼、鸡冠、牵牛、紫藤、海棠、玉兰、菊花、荷花、牡丹。鸟,有喜鹊、鸽子、苍鹰、鹌鹑、鸳鸯等。水族,有鱼、虾、螃蟹、青蛙、蝌蚪。植物,有竹子、扁豆、南瓜、谷子、丝瓜、葡萄、白菜、葫芦、寿桃、枫林、红樱、向日葵、芭蕉。小虫,有蚂蚱、螳螂、蚕、蚊子、蟋蟀……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至于峰林细川、夕阳归牧,乃至旧屋茅舍、柴耙算盘,也是精彩纷呈,跃然纸上。

一花一世界,一物一情态。《花能解语》一书丰富的艺术内涵、入微的讲析鉴赏、透彻的人生感悟,令人获益良多。白石老人画虾,为什么能够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用书中的话说:“这是老人标签式的符号。”齐白石从小就喜欢观察池中小虾。青年时期,他画虾多以效仿前人为主。62岁时,他画的虾更加逼真,但还没有动感和透明感。66岁时,齐白石把虾腿从10只减到了8只,笔下的虾有了质的飞跃。68岁时,他创出了“破墨法”,增加了虾的力度和透明度,虾腿则由8只,减为6只。80岁时,老人以极简的笔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每只虾的每一节仿佛都在游动。

徐悲鸿与齐白石的友谊,是美术史上的一段佳话。当年,徐悲鸿顶着巨大的压力,三顾茅庐,恳请齐白石出任北平艺术学院的教授;齐白石在徐悲鸿铩羽南下后,作《寻旧图》送给徐悲鸿。图中用两首诗记叙了二人的交往,极为少见地画了白石老人自己——一个仙风凛凛、气度非凡的侧影。整幅作品,诗书画印,气场宏大,感人至深。更触动心灵的,是徐悲鸿写给齐白石的一封书信:“白石先生,兹着人送上清江鲥鱼一条,粽子一包,并向先生拜节。鲥鱼请嘱工人不必去鳞,因鳞内有油,宜清蒸,味道鲜美。敬祝节禧。廖静文徐悲鸿 五月初四”。字里行间,透出朋友间深挚的情谊。

书中俯拾皆是的故事和细节都与绘画有关:清白传家、喜食白菜的齐白石与笔下的丰腴肥壮的大白菜;远别故乡、梦魂难安的齐白石与直戳心灵的《忆母图》;梅兰芳家遍种的牵牛花与齐白石极富个性的牵牛花……

白石老人的《松鼠图》所寓意的就是一种安之若素的生活:“让我们像松鼠那样快乐地生活,诗意栖居,安之若素。就算是走到山穷时,依然谈笑若春风;即便行至水尽处,坐看云起亦如常。在日常生活中修炼我们的内心,使自己有一颗强大的心房去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心存美好,则无可恼之事;心存善良,则无可恨之人;心若简单,世间纷扰亦成空;心若素静,红尘十丈皆清明。”

画无言,花解语。白石老人曾自诩“诗第一,治印第二,绘画第三,写字是第四”,可见白石老人是一个多么热爱生活也懂得生活的人。懂得生活的人,一定是浸渍在人间烟火之中的人,知道让美好的艺术关照生活,让生活更精彩,让心灵更纯净。读画悟心,那些缘于生活智慧的灵光,足以教我们掸去世俗的尘埃,感悟生活的真谛。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