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小麦秸秆摇身一变成为3D打印材料,你能想象吗?在亳州,昔日没人要的小麦秸秆现在变身3D打印材料后,每公斤市场售价高达30元至80元。
简单操作控制器后,3D打印机启动,线盘材料输送,不一会儿花瓶底座成型,约一小时,一个30厘米高、纹理细腻且散发秸秆香的花瓶打印完成。
12月23日,在安徽特斯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广书向记者展示了这一神奇的3D打印过程。“这样的花瓶,市场销售价在30元至40元。”陈广书说,“3D打印机的线盘,相当于普通打印机的墨盒,我们的线盘是用小麦秸秆加工而成的。”
陈广书告诉记者,他们将小麦秸秆研磨成粉后,与聚乳酸混合,加工成线型材料,小麦秸秆就变成了3D打印材料。选择好打印的产品后,3D打印机就会以线盘为针打印出产品,既不需要工人手工操作,也不需要流水线,省时又省力。目前,秸秆线盘能够3D打印玩具、摆件等上千种工艺品。“当然,秸秆的填充量是有技术要求的。” 陈广书说。
走进该公司,除了大堆大堆的秸秆外,就是仓库里一个个打包整齐的线盘。
据了解,每个线盘大约1公斤,每公斤在市场上售价30元至80元。材质不同,价格也不同。此外,还可以在材料内添加颜料,打印出多种颜色的工艺品。目前该公司生产的秸秆3D打印线盘材料主要销往3D打印企业,3D打印企业的产品主要用于出口。
安徽特斯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科技企业,近年来,该公司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除秸秆线盘以外,该公司还利用小麦秸秆生产农田地膜、一次性餐盒等生物降解塑料制品。
“目前公司每年可消耗秸秆1万多吨,销售收入1亿多元。其中3D打印材料占据了公司总业务收入的八成左右。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强劲动力。”陈广书说。
作为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我市坚持以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为关键,立足资源优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秸秆产业化发展为农业绿色发展寻找了一条新出路,也为全市节能降耗作出了积极贡献。2024年,亳州粮食种植面积1311万亩,秸秆理论资源量约730万吨,其中秸秆可收集量630万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量605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96%,秸秆产业化利用率达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