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完成首例河流“上户口”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341600331000005!1月6日,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我市北凤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公告期结束,于1月6日实现正式登簿,标志着北凤沟上了“户口”。这是我市首个登簿的河流自然资源,也是我省市级完成的首例河流自然资源确权登簿。

给自然资源“上户口”,是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决策,是明晰产权关系、加强生态保护、合理利用资源的关键举措。北凤沟自然资源“户口簿”显示,河流登记单元号为341600331000005,登记单元总面积为168.5152公顷,河流长度为25.76千米,源于利辛县江集镇郑小集村,流经利辛县、涡阳县和蒙城县,讫于蒙城县马集镇田桥村注入涡河。北凤沟水流自然资源所有权明确为全民所有,所有者职责履行主体是自然资源部,所有者职责代理履行主体为亳州市人民政府。

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董金平介绍,北凤沟是我市的重要水系之一,去年6月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始启动北凤沟水流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其登簿划清了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之间的边界,全民所有、不同层级政府行使所有权的边界,不同集体所有者的边界,不同类型自然资源之间的边界“四个边界”。

“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清晰界定区域生态空间内各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有效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为推动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合理利用提供了有力的产权支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程鹏飞表示,下一步,我市将有序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为更多的自然资源“上户口”,助力重要生态空间的分类施策、生态保护和有效监管,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