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当花卖 致富有门路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日,走进位于谯城区十八里镇集西村的西苑水果种植合作社,一株株翠绿的蓝莓果树整齐排列在大棚内,犹如珍珠般的蓝莓果散发出浓浓果香,让人垂涎欲滴。 

蓝莓被誉为“水果皇后”和“浆果之王”。 “果园里的蓝莓都是采用生态化管理,从不用农药,在园里就可以随摘随吃。”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褚文龙介绍说,从2023年开始种植蓝莓,从连云港学习种植技术并引进600棵蓝莓树苗,采摘期有一个多月,现在已发展3000多棵。蓝莓成熟时供游客前来采摘,也有一部分当作花来卖。客户把蓝莓养在客厅、阳台都可以,不仅可以美化居室环境,不出家门又可以实现“蓝莓自由”。褚文龙成立一个蓝莓种植交流群,人数达100多人,都是他的客户。客户有什么问题,在群里提问,褚文龙随时进行指导。不仅他的蓝莓当花卖,他的草莓也当花卖。现在特色农业竞争也比较激烈,他想办法开拓市场。

“发展蓝莓种植不仅能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蓝莓采摘体验还能拉动周边消费,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来我这务工的都是当地的农户,大部分都是脱贫户,有的在家门口一年就能挣个2、3万。” 据褚文龙介绍,基地每年能够吸纳30来名村民务工,人均增收6000元左右。等把种植经验总结成功后,动员更多村民一起种植,让“小蓝莓”成为村民们的“致富果”。

近年来,该镇大力推动草莓、蓝莓种植,发展游客体验式采摘,将种植、农家乐、民宿等各个旅游点串成线,连成面,实现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走出一条以农兴旅、以旅强农、优势互补、产业互融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陈光付)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