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正好,万物勃发。亳州高新区十九里镇沈营村连片的中药材田垄也已泛起青绿。晨光中,沈营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刘永全与队员任向阳蹲在地头查看丹参长势。自2024年6月驻村以来,这支驻村工作队伍用脚步丈量沈营村的沟坎田埂,以党旗为指引,在5200余名村民心间播下了乡村振兴的火种。
驻村工作队到葡萄种植户走访,帮助解决销路。(资料图)
盘活闲置旧资产 激活发展新动力
3月26日上午,阳光穿透斑驳的窗户,洒在空置两年多的马老家小学课桌上。这座曾书声琅琅的校舍,如今却以另一种姿态焕发新生。
“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的是钢构大棚,大棚建设好后再进行简单的整修,花茶厂就可以开业了,届时将会带动至少50名村民就业。”村民王涛高兴地告诉记者。
去年9月,随着驻村工作队与村委会将租赁合同郑重交予王涛后,这座占地4亩、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的村集体资产,正式开启转型为花草茶包装基地的征程。
“既要守好村集体‘钱袋子’,也要让企业有利可图。”刘永全说,沈营村是脱贫出列村,没有村集体企业。由政府在脱贫攻坚期间投资兴建的光伏发电站的收入,目前是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其中还需用于支付租地费用和脱贫户的补助。因此,盘活现有村集体资产、增加村集体收入,让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村级公益事业,就显得十分重要。
2022年下半年,马老家小学因生源问题停办,2024年4月资产移交沈营村。6月底,第九批工作队进驻沈营村后,与村“两委”主动配合,积极联系社会资源,动员有投资能力和意愿的人员承租马老家小学用于生产经营。
最终,经多日奔波筹备,2024年9月5日上午,在沈营村委会会议室,3家企业经过多轮竞拍,在群众代表、党员代表、村务监督委员会、“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共同见证下,以年租金4.9万元拍下承租权。村民纷纷感慨:“废弃教室变成‘金疙瘩’,村集体账上终于不是光伏‘一枝独秀’了!”
搭建“就业直通车” 托起民生幸福梦
沈营村距离市区仅1.5公里,这座户籍人口超6000人的城郊村,人均耕地却不足0.8亩,村民长期以进城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如何让务工人员既“出得去”又“留得住”,成为驻村工作队的破题关键。
“作为驻村工作队,帮助沈营村村民找到合适的务工单位,提高村民的收入,防止返贫致贫,助力乡村振兴,是我们的职责和义务。”刘永全说,沈营村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进城务工,绝大部分务工人员在市区就业,早出晚归,既务工,又能照顾家庭。
“我们村80%的务工人员在市区就业,但信息不对称、岗位匹配度低等问题长期存在。与专业机构合作后,村民不仅能及时获取建筑、家政、物流等领域的岗位信息,还可享受技能培训、职业规划等增值服务。”刘永全说。
从2024年9月初起,沈营驻村工作队主动对接亳芜人力资源就业产业园有限公司,多次邀请该公司派人到村协商劳务合作事宜。功夫不负有心人。9月25日,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沈营村民委员会与亳芜人力资源产业园签订了人力资源服务合作协议,并为沈营村委会授予“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站”。
随着工作站投入运营,产业园定期向村民精准推送企业用工信息,并在每年春节前后到村举办现场招聘会,为村民提供“出家门、进厂门”的一站式服务。如今,沈营村村民通过“就业直通车”找到了离家不远的工作,既不耽误挣钱,又可以照顾到家庭。形成了“务工不离乡、增收有保障”的新格局。
在马老家小学旧址,承租者指着即将完工的大棚信心满满。
用脚步丈量民情 以真心化解民忧
2024年6月,第九批选派干部进驻十九里镇沈营村,开展新一轮驻村帮扶工作。
初到村后,驻村工作队从健全组织、建强队伍、完善制度、落实保障等方面入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助推全面乡村振兴。
工作队三位同志走家串户,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全覆盖走访,细致摸排,认真听取干部群众的呼声和反映。对183户275人脱贫户和17户35人监测户开展了至少三个批次的走访,并逐户建立台账。
在走访中,工作队员通过“拉家常”的方式,对本村脱贫户、监测户当前情况进行详细了解,详细询问走访户家庭生活生产情况、医保缴纳情况、“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及饮水安全问题落实情况等,并同步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知识的宣传。
“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走到群众中都是答案。”针对走访中发现的问题,驻村工作队设计了问题清单,能现场办理的已现场办理,有些不能现场办理且需要村“两委”配合或上报解决的,及时召开专题会议,集思广益,商讨解决办法、制定解决措施,并在会后制作工作提示单,进行跟踪办理。
通过入户走访工作,进一步拉近了驻村工作队与村民之间的距离,更加详细了解脱贫户、监测户及已经消除风险的监测户、五保户、低保户等重点人群的情况,为接下来更好地为村民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入户走访,我们对沈营村的状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这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以这次入户走访为起点,改进工作体系,探索更有效的工作途径。持续关注村民们的日常生活,积极响应他们的需求,努力解决实际难题,共同推动沈营村的发展进步。”刘永全表示。
党建引领聚合力 实干赋能促振兴
去年以来,沈营村驻村工作队以党建为引领,以实干为底色,扎根基层,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浇灌希望,将党旗插在田间地头,让振兴之风吹遍村庄角落。
沈营村驻村工作队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第一工程”,通过规范“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推动党内政治生活焕发新活力。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党员群众“零距离”交心,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倾听基层声音,让政策宣讲更接地气。从养老保险收缴到秸秆禁烧宣传,工作队化身“移动广播站”,将党的方针政策播撒进千家万户。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是工作队的核心使命。2024年,工作队对全村195户脱贫户、17户监测户开展常态化走访,精准解决低保申请、公益岗安置、住房饮水等问题7件,筑牢“两不愁三保障”防线。依托亳芜人力资源产业园合作平台,工作队搭建“就业直通车”,通过定期发布用工信息、举办专场招聘会,让村民“出家门、进厂门”,托起稳稳的民生幸福。
面对夏季台风引发的内涝险情,工作队冲锋在前,实地勘察灾情、争取资金修建排水管网,将“民生痛点”变为“疏通亮点”。土地纠纷、宅基地矛盾……这些乡村治理“老大难”问题,在工作队的调解下化干戈为玉帛。村民感慨:“有他们在,心里踏实!”
目前,沈营村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善,农业经济发展有序推进,村容村貌日趋整洁,驻村帮扶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未来,驻村工作队将继续以党建为抓手,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闯新路、出实招,让沈营村的振兴故事愈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