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高考还有十几天,史地政科目学生们该如何复习迎考?又有哪些提分技巧?本报邀请了亳州十八中的政治备课组组长和亳州二中的历史和地理备课组组长为考生们支招。
历史:构建体系 精练真题
在冲刺备考的关键阶段,亳州二中高三历史备课组组长张国飞,向考生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要精练真题与模考。安徽省自主命题在题型、风格和考点侧重上有自身特点。建议大家集中练习近3到5年的安徽省高考历史真题,熟悉命题规律和设问逻辑。同时,搜集安徽省内的最新模考题,通过限时训练培养答题节奏,重点研究高频考点,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等,做到查漏补缺,有的放矢。
第二要夯实基础,构建体系,背诵大事年表。历史学科时间线是关键,利用大事年表梳理中外历史重要事件、人物、成果等,强化时间记忆,形成清晰的历史脉络。结合时间轴,系统记忆重大事件,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因果联系。复习时要回归教材,巩固基础,对于教材中的重要结论、图表、文献材料等,要深入理解,做到基础知识扎实,不遗漏任何一个得分点。
第三要把握特征,关注热点。在复习过程中,要学会归纳和总结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这有助于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和影响。例如,中国古代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近代中国在列强侵略下的社会转型等,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发展规律。
此外,还需聚焦时事热点,高考历史常以时事热点为切入点考查历史知识。今年值得关注的热点事件众多,如中美关税战可联系近现代以来的国际贸易关系、经济全球化趋势;抗战胜利80周年可回顾抗日战争的历程、意义及影响;人工智能可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巴以冲突可关联中东地区的历史变迁、国际关系等。
考生要学会以史为鉴,从历史角度分析热点问题,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同时,尝试运用历史知识论证现代制度和做法的正确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查漏补缺 限时训练
地理科目应该如何复习呢?亳州二中高三地理备课组组长张鑫向考生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建议回归教材和错题本。一方面,对照地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梳理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的核心知识点,用思维导图串联知识点,强化知识网络。另一方面,重点攻克错题,分析高频考点错误的原因,是概念混淆、读图能力不足,还是答题逻辑问题,针对性弥补短板。
第二要掌握考试技巧,规范答题。选择题注重审题,圈画“正确、错误、根本、直接”等关键词,结合排除法、逆向思维,快速锁定答案。综合题需研究评分标准,总结答题模式,同时结合材料中的具体信息,避免模板化。
第三注重时间管理,进行模拟训练,把控节奏。建议每周进行1到2次限时模拟训练,严格按照高考时间和题量进行,以训练答题速度和思维连贯性。通过模拟发现自身薄弱环节,例如选择题耗时过长,可调整答题顺序,先做擅长题型。综合题得分低,可加强段落逻辑和学科术语的运用。训练后及时复盘,优化答题策略。
政治:关注热点 总结错题
“高考在即,很多学生想知道最后阶段该如何更好地复习。我建议一定要回归教材,回归真题,回归错题。也有同学会问,7本教材,知识点太多,如何有效回归?”亳州十八中高三政治备课组组长王蕊蕊介绍,考生一方面可以结合错题,回顾其在教材的那一部分,翻阅教材,结合自己的笔记加强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利用一张A4纸反复地梳理每一本教材的核心知识体系,去理解和记忆那些高频考点。
此外,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复习。基础知识相对掌握比较薄弱的同学,还是以紧抓高频考点,强化理解和记忆为主。
对于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的同学,这一时期可以结合高考真题或是模拟题,进行总结归纳。尝试站在命题者的角度,总结选择题选项命题的共性,思考命题者的命题意图,也可以结合时政热点素材,去尝试从不同的模块思考可能会出现的命题角度。
王蕊蕊提醒考生,在剩余时间的模拟考中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考试习惯,保持积极的备考心态。比如充分利用好考前5分钟,快速地浏览试卷,对试卷的难易程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读题时,养成圈画关键信息的好习惯。在答题时要精准地使用学科术语。(记者 李锦文 曾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