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群众宣传小麦种植知识。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2023年9月,我来到谯东镇大寺村,从“象牙塔”的学生到选调“新生”,从业务“门外汉”到党建“小能手”,从读有字之书到阅无字之书,我在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中擦亮“选调”底色。岁月荏苒,时光如梭,这基层扎根的一年多里,我逐渐在如何当好选调生这个问题上找到自己的答案。
初心·梦想
青春因泥土的印记更加璀璨,韶华因坚守不渝更加精彩。犹记得刚到村部的时候,面对陌生的同事和环境,我十分迷茫无措,始终打不开工作局面,“村内设施好差”“坚持不下去了”的话语也挂在嘴边。但一晃一年过去,每每面对这个小小村庄,我都不由得感叹,这“豆棚瓜架”的乡野之景甚美!走过大李上百亩耕地,吃到大寺名吃火罩子,听屋内犬吠此起彼伏,看远处麦浪满载喜悦,大寺村就像一座宁静质朴、低调内敛的小“寺庙”,是一个促使我成长、带动我进步的地方,我有能力、有义务守护好她。于是我安心扎根、以身许民,将自己在村部的工位收拾得井井有条,将村内道路走深、走熟,把大寺村当作自己的家,把大寺村民当成自己的家人,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入基层一线的土壤中去。莫等闲,在深扎基层中越过“信仰山”,抬头,我们将会看到扎根岁月的暮光闪闪、星光熠熠。
春风·希望
俗话说,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奋斗之苗该当扎根在实践的沃土。在刚到村部的时候,我对于基层工作“毫无头绪”,面对党建材料也只能“抓耳挠腮”。但在不断的自我调节和同事的帮助下,我坚持学、坚持改、坚持汇报,拿着笔记本多进几趟办公室、多打几通电话、多问几名群众,久久为功地将自己的工作做到熟能生巧。下基层以来,我早已写下超过5万字的各类文稿,坐过“百家凳”、叙过“百家情”,真正从“要我干”到“我想干”,真正将奋斗的汗水、感动的泪水挥洒在这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道路曲折,前路美好,青年干部们当始终以青春之热情、热心、热忱去回馈岁月,在基层广袤天地笃行不怠、向阳花开。莫等闲,在深扎基层中越过“实干山”,眺望,我们将会看见万象蓬勃的芳草萋萋、碧水悠悠。
青春·远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干部,不仅要大胆地用青春诠释“敢闯敢干”“敢于斗争”的精神,还要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为民心。到村伊始,我因拘谨腼腆而不敢开口,与村民谈话交流间是满满的束缚感,但当我鼓起勇气踏上“破冰之旅”,发现做群众工作就是用真心换真心、真诚获真情。渐渐地,田间地头的招呼声越来越多,我也在村里落得个“小才女”的称号,田间地头的丰景、热情好客的村民、真诚淳朴的乡音坚定了“驻守基层”的心。新征程是充满梦想的远征,践行初心的“集结号”早已吹响,青年干部们要用分秒必争的辛勤付出、日复一日地勤勉奋斗,书写绚丽篇章。所以,莫等闲,在深扎基层中越过“为民山”,回首,我们将会看见康衢烟月的清风徐徐、朝阳烨烨。
逐步·眺望
有的人认为“选调生驻村锻炼没有必要严格要求,两年后在不在基层还说不定呢”,还有人说“基层工作无需循规蹈矩”……诸如此类,不绝于耳。面对杂音非议,面对恶意攻击、造谣生事、歪曲政策的错误言论,青年干部们当以鲜明的态度主动“发声”,坚持“吾日三省吾身”,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以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干事创业,以“如履薄冰”的谨慎加强自我约束,以“清醒的认知”守住“清廉底色”,做到在思想上筑牢防线、在行动上明确底线,持续擦亮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形象。所以,莫等闲,在自律自省中越过“纪律山”,展望,我们将会看见八街九陌的风光霁月、海晏河清。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选调生的“赶考”之路当永不止步。选调小姚与基层相遇、相知、相爱、相守的故事在不断展现,我将继续把初心使命记于心、践于行,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功成必定有我”的干劲投身于基层,尽职尽责、奋勇而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长远,为安徽亳州基层建设的常态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力量和青春。
(作者系谯城区谯东镇大寺村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