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子走访驻村书记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7月3日,亳州学院中文与传媒系“小亳芍”乡村振兴促进团对涡阳县辉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景平进行了访谈。

访谈中,刘景平分享了从高校教师到驻村书记的角色转变。他表示,虽然工作场景发生巨大变化,但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在基层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更好地与村民沟通,他坚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展工作,这种接地气的沟通方式成为融入乡村的有效途径。“驻村不是‘单打独斗’,是带着乡亲们一起跑。”刘景平的振兴观里,“共富”是尤为关键的理念。他为乡村发展出点子、拓渠道,让年轻人创造力化作乡村振兴“新引擎”。

此次访谈,刘景平用朴实的语言展现了基层工作的生动实践。正如团队成员杨瑞杰所说:“在整理访谈实录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语言桥梁的重要意义。它不仅连接着政策与乡土,更让我们看到了政府部门推动乡村发展的强大力量和高效行动。”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