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7月3日,亳州学院中文与传媒系“小亳芍”乡村振兴促进团对涡阳县辉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景平进行了访谈。
访谈中,刘景平分享了从高校教师到驻村书记的角色转变。他表示,虽然工作场景发生巨大变化,但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在基层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更好地与村民沟通,他坚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展工作,这种接地气的沟通方式成为融入乡村的有效途径。“驻村不是‘单打独斗’,是带着乡亲们一起跑。”刘景平的振兴观里,“共富”是尤为关键的理念。他为乡村发展出点子、拓渠道,让年轻人创造力化作乡村振兴“新引擎”。
此次访谈,刘景平用朴实的语言展现了基层工作的生动实践。正如团队成员杨瑞杰所说:“在整理访谈实录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语言桥梁的重要意义。它不仅连接着政策与乡土,更让我们看到了政府部门推动乡村发展的强大力量和高效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