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亳商力量】以“诚”立业 以“韧”拓疆——记安徽华善商旅集团董事长周学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在亳州商界,安徽华善商旅集团董事长周学华的名字与“敢闯敢拼”“跨界创新”紧密相连。从13岁推着自行车叫卖冰棍的少年,到如今执掌拥有600余名员工、年销售收入4亿元的商旅集团,他用四十载光阴书写了一段充满韧劲与智慧的创业传奇。始终不变的,是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以及“真诚待人、踏实做事”的人生信条。

周学华(中)和厨师们一起研究药膳制作。

少年锋芒:冰棍箱里的商机密码

1967年出生的周学华,与经商的缘分早在少年时便已萌芽。13岁那年暑假,看着商贩们从父亲工作的十九里供销社批发冰棍售卖,他心里动了念头。

彼时的周学华,只能承受100根冰棍的重量。他把冰棍箱绑在自行车后座,推着车在集市里穿梭,专挑孩子多的地方叫卖:“冰棍凉甜的,凉甜的冰棍。”面对家长偶尔的斥责,他从不退缩,反而把声音提得更高。那些被吆喝声吸引的孩子,拉着家长的衣角不肯走,最终往往能促成一笔生意。

那个暑假,周学华每天能挣几块钱。在那个月工资普遍只有30元左右的年代,这样的收入足以让成年人羡慕。很快,镇上出现了效仿者,可周学华总能在中午12点前就把冰棍卖光,而其他人往往要卖到下午两三点。小小年纪的他,已经懂得根据人流规律规划路线,这或许就是他与生俱来的商业敏感度。

除了卖冰棍,周学华还利用假期在父亲工作的供销社帮忙。他主动帮着搬货、点数,给商贩端茶倒水。他嘴甜、手脚勤快、脑子转得快,不仅商贩们喜欢他,连供销社的老员工都夸他“聪明、机灵,将来肯定有出息”。

这段少年时期的经历,像一颗种子在周学华的心里埋下。他在叫卖声中学会了与人沟通,在计算收入时懂得了成本与利润,在应对挫折时磨砺了韧性——这些看似微小的积累,日后都成为他闯荡商海的“隐形财富”。

药路破壁:孤勇闯关以“诚”破冰

中学毕业后,周学华站在了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父亲希望他能到供销社做临时工,过朝九晚五的安稳日子,可他却对“做生意”有着近乎执拗的向往。“我不想被束缚住,总觉得外面有更大的天地等着我。”

母亲拿出家里的积蓄,带着16岁的周学华找到了做中药材生意的舅舅。舅舅给了他一个机会:“以药材公司业务员的身份,一个人去河北省跑订单。能拿下来,你就留下跟着我干;拿不下来,就回去乖乖当你的临时工。”

这是近乎残酷的考验,却成了周学华“以诚破壁”的首个战场。“抬手不打笑脸人”,多年后周学华这样回忆自己的制胜法宝。

1983年,周学华揣着一封介绍信,第一次背上行囊踏上了异乡的土地。在河北省三河县药材站,他默默帮忙装货、端茶递水,不放过任何推销亳州药材的机会。真诚终将融化坚冰。几天后,药材站的站长注意到了这个勤快的“小孩”。

“小孩,年纪这么小,一个人来的?”药材站站长问。

“我不小了,18了,长得显小!”周学华隐瞒了自己的年龄,想让自己看起来更成熟些,“这是我做的第一笔生意,您相信我,我们的药材绝对让您满意!”

看着稚嫩又真诚的周学华,这位站长找来纸笔,为他写下了几种中药材的名字和数量:“先把这些药材送过来看看品质吧!”

接过那张薄薄的纸条,周学华的手都在抖——这就是他人生中的第一笔订单。“我前前后后去了几趟都没谈成,你一个小孩是怎么做到的?”当舅舅看着订单难以置信时,周学华已在心中确立了毕生信条:商道即人道,真诚是最锋利的钥匙。

从河北回来后,周学华的“跑药”之路越走越宽,他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东北。一次送货后遭遇暴雪封山,为不耽误行程,他冒险爬上拉黄豆的货车顶。零下30℃的严寒中,意识模糊、四肢麻木的他拼尽最后力气拍打驾驶室求救。被救下后司机的话令他后怕:“再晚点,你就冻死了!”

生死考验并未冷却他的脚步,反而淬炼了他的意志。

跨界掌舵:从药材商人到酒店掌门

1987年,羽翼渐丰的周学华开始独立闯荡,只身前往吉林开拓新市场。他敏锐地捕捉到著名的二二二军区医院巨大的药材采购需求。然而这家医院只与当地药材公司合作,对外地供应商从未“开过口子”。

周学华的第一次拜访,遭遇的是冰冷的拒绝和敷衍,但周学华没有放弃,他以“愚公移山”的毅力,一年间每次送货必去拜访,默默帮忙清扫药渣、搬运货物,与药房主任聊亳州风物。从冷遇时的“一杯茶,自己坐”,到十几次拜访后的感动,药房主任最终引荐他见了院长。当院长得知现有供应商也是从亳州进货时,周学华点醒了关键:“减少中间环节,直供岂不更好?”一次真诚的破冰,开启了长久合作的大门,也让他驶入了事业快车道。

凭着这份执着与诚信,周学华的药材版图迅速壮大:1989年创办华一堂药材站,1995年成立大东药业有限公司,至1997年跻身阜阳地区企业50强。2002年成立华善堂中药饮片公司,两年后成为亳州八大饮片企业之一并获GMP认证。

正当他在药材行业风生水起时,一个痛点催生了事业的华丽转身:当时亳州仅古井大酒店一家星级酒店,客户常遭遇订房难。为给客户创造真正宾至如归的体验,周学华萌生了跨界筑梦的念头——在亳州建一座属于自己的酒店。城市之家亳州店于2007年开业,2009年药都路城市之家开业,同年富丽华中餐店开业。

2015年,周学华做出了一个决定:将中医药企业交给儿子打理,自己转身投入一个全新的领域——酒店业。凭借着新鲜的食材、地道的口味和贴心的服务,富丽华酒店中餐厅迅速在亳州餐饮市场站稳了脚跟,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销售收入位居亳州餐饮业榜首。

初战告捷,周学华并未满足。他思考着如何打造一个更具文化内涵和品牌特色的餐饮品牌。于是,2014年“华膳楼”应运而生。

“华膳楼这三个字,可有讲究。”周学华解释道,“‘华’既代表中华,体现餐饮文化的中国属性,也有华丽、华贵之意;‘膳’字点明品牌专注于餐饮领域。”更深层次的是,“华膳楼”承载着亳州作为“中华药都”的独特基因。他将神医华佗“治未病”的理念深植品牌灵魂,确立了“寓医于食”的战略定位,主打特色药膳。

2013年,安徽华善商旅集团正式成立;2018年,华膳楼文化公园店开业;2020年,周学华牵头成立了药膳研究院,与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院校建立战略合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药膳配方进行分析、改良。

擘画未来:“百年华膳”的征途与守望

随着亳州城市发展提速,周学华计划在亳州高新区老君大道再拓华膳楼版图。项目启动遇资金缺口时,5000万元贷款解了燃眉之急。2025年,新店亮相,多样主题宴会厅与商务包厢为消费者带来多元餐饮体验。

如今,周学华的酒店企业已拥有500余名员工,年销售收入达1.5亿元。办公桌上,一块写字板清晰列着未来五年规划:打造系统化、标准化、特色化产品;建强营销团队;严控成本;培育能带队、善育才的部门;提供更规范的客户服务;营造内外兼优的工作环境。另一块板上,则是他坚守的信念:“了解自己的力量、要有挑战的勇气、要有去做的信心”——这是四十年创业经验的凝练,更是前行的底气。

在企业“家文化”中,信任与温暖是底色。他充分授权中层、给予学习机会,让员工感受家的温暖;更将这份温暖播向社会:高考期间免费提供爱心餐与送考车,资助困难学子。如今,两名受助大学生已在酒店管理层独当一面,爱与责任完成了温暖循环。

当不少企业家坐拥财富渐归安逸时,周学华仍在坚守。从单打独斗到掌舵600人的大家庭,他肩上早已不止个人理想。“过去享受突破的成就感,现在要带领家人们走向幸福富裕。”朴素话语间,是企业家从“独善其身”到“兼济众人”的精神升华。

从13岁推冰棍箱的少年,到执掌商旅集团的企业家,周学华四十年创业路,恰似一部浓缩的亳州商业史。他以真诚叩开市场,用坚韧跨越障碍,凭创新开拓疆域,更以责任与担当诠释新时代企业家的内涵。办公桌上的写字板,正指引他和团队向着“百年华膳 华膳百年”的愿景,朝着下一个五年,稳健前行。(莹莹 文/图)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