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促就业与产业双赢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持续探索中,市人社局立足本地特色,以创新思维破解就业与企业发展的双重难题。通过“药膳培训”与精准助企双轨并行,不仅为劳动者提供了高质量的技能提升平台,也为企业输送了亟需的专业人才,实现了就业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闭环培养 打造“金饭碗”

“一片苦瓜、几味药材,也能端稳就业饭碗。”日前,记者来到亳州市药膳学校时,30名学员正围着灶台演练夏季新品“白玉苦瓜”。切片、焯水、调汤,动作一气呵成。

学员何凯凯感慨:“以前靠感觉,现在懂君臣配伍,做出来的菜既好吃又养生。”学员肖振杰说,“我们要学习药膳的一些基本知识,只有懂得一些药食同源的知识,才可以成功地把这道药膳制作出来。”

今年3月,人社部正式公布药膳制作师国家职业标准,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此之前,瞄准药膳产业发展的风口,市人社局提早布局,指导安徽亳城古道养生餐饮有限公司整合行业优质资源,开办了药膳学校。通过创新“理论精讲+实践操作+资格认证”的闭环培养模式,不仅助力学员系统掌握药膳制作技艺、顺利获取职业资格认证,更精准填补了本地药膳企业长期存在的高端人才缺口,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亳州市药膳学校负责人怀凯介绍,针对创业就业的学员,学校给他们提供管理岗位、研发岗位、实操岗位这几个类型的培训。截至目前,该校已经培训了6000多人,这些人在培训完以后,纷纷走上了就业和创业之路。

精准匹配 “端菜式”助企

“企业要什么人,我们就端什么‘菜’。”市人社局职建科工作人员孙晓曼用一句话概括精准助企逻辑。

药膳产业人才培养的加速推进,让亳食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切实享受到了发展红利。这家以“药食同源”为特色的连锁企业,涵盖药膳火锅、养生茶饮、预制菜品等多个品类。随着企业发展,专业药膳制作和服务人才一度短缺。

亳食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曾因业务拓展,急缺30名药膳师。人社局把企业需求直接嵌入课程表:火锅汤底、养生茶饮、预制菜三条生产线分别设专班,结业当天即签约。董事长高睦麟算了一笔账:一名成熟药膳师可带动8个关联岗位,人均年产值提升12万元,“人才对口,比融资更解渴”。

高睦麟说,药膳培训机构的成立,给公司输入了很多专业人才,市人社局端对端、口对口地为企业提供了对口人才。

政策赋能 构建产业生态

近年来,我市人社部门全力支持药膳企业开展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并按规定给予企业补贴,通过对药膳产业从业人员开展培训,提升药膳企业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从而提高药膳企业核心竞争力。

当前,我市已构建起覆盖药膳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网络。目前,全市已聚集药膳企业1500多家,产值150多亿元,相关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全市已举办6届全国性药膳技能大赛、7场全国性药膳学术论坛、8次大规模药膳产品展销会,6000余人次参加各类型药膳技能培训。

未来我市将以“精准育才、强效留才”为主线,深化“校企政”三方联动,加强人才服务保障,推出技能提升补贴、创业扶持等政策包,建立人才信息库和对接平台,精心打造药膳人才培育“亳州样板”,努力把“药膳+”从地方特色做成全国就业新赛道。(记者 刘景侠 通讯员 杨海龙)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