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医保“极简办”破解民生难题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全市医保部门持续聚焦参保群众和企业办事需求,全面落地国家和省等明确的“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其中牵头事项13项、协同联办事项24项,合并事项共37项。不断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事材料、提供多样化渠道,着力打造流程最优、材料最简、方式多元的医保服务品牌。

我市整合医保参保、医保报销、医保信息变更等职能,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现慢性病申报、住院报销、转诊转院等业务“一窗申请、并联处理”。精简材料“一表申请”,依托数据共享核减身份证、病历等重复材料,推行“容缺受理”机制,申报材料压减率达60%以上。压缩办理时限,手工报销时限由法定30个工作日压缩至5~7个工作日,特殊情形当日办结。

我市强化医保与人社、卫健、数据资源等部门联动,落实就医报销“一件事”、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等多项联办事项。如“就医费用报销一件事”办理,将医疗费用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跨省结算、个人账户家庭共济绑定、异地就医备案等高频事项整合为“一件事”服务套餐,制定标准化办事指南,实现跨部门跨业务协同办理。

依托“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安徽医保公共服务小程序等多元化平台,我市全方位开展“网上办”“掌上办”等线上服务,有效提升医保业务办理快捷度。2025年上半年,线上鉴定慢性病28783件次,极大减轻了群众办事负担。

通过信息共享、数据比对,我市不断优化医保办事流程。如针对企业职工生育津贴申办材料多、流程繁等问题,我市创新开展生育津贴申办“微改革”,依托医保信息系统精准抓取医疗机构生育数据,自动触发津贴核定流程,构建“系统筛选—智能审核—即时拨付”新机制。目前,全市15家定点医疗机构已与医保结算数据互通,实现生育信息实时共享。

此外,我市医保部门还积极探索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的新路径,通过构建多层次服务网络和专业化代办队伍,打通医保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89个乡镇、1370个村均建立医保办、医保站,为群众提供异地就医政策咨询、转诊备案及手工报销等服务,实现经办服务网络全覆盖。落实医保队伍培训机制,签约了2000余名医保管家,通过集中轮训、以干代训、视频连线等形式,开展“医保明白人”培训59场,覆盖1500多人次。(记者 刘景侠 通讯员 李秀刚)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