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高新区织密餐饮燃气安全防护网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执法队员俯身检查灶具熄火保护装置,指尖划过金属波纹管接口——在亳州高新区沿街餐饮店后厨,这样的场景正成为燃气安全排查的日常。近期,区综合行政执法队开展专项排查整治行动,以“查、管、教”三措并举,筑牢用气安全防线。

查隐患:从灶台到气瓶的“全身体检”

“这个减压阀必须换成不可调式!”“燃气报警器装离灶具太远了!”执法队员逐户排查百余家餐饮场所,重点检查熄火保护装置、金属波纹管、减压阀等关键设备。针对气瓶违规堆放、软管老化、通风不良等32处隐患,全部下达限期整改令并完成复查。某面馆老板指着新装的报警器说:“以前觉得麻烦,现在才知道这小东西能救命!”

管源头:供气企业的“紧箍咒”

执法队同步拧紧供气企业责任链条:要求天然气企业执行“每月入户安检”,建立老旧管线专项台账;瓶装液化气企业落实“随瓶安检”机制,配送员送气时需检查钢瓶阀门、减压阀及软管状况。“每次送气都是安检课。”配送员小张展示手机里的安检记录系统,“扫钢瓶二维码就能追溯全流程,漏检一次罚五百!”

教本领:商户自检的“必修课”

“油锅着火先关气!”“软管两年必须换!”执法队员在牛肉汤店现场演示应急处置,发放的《燃气安全使用须知》被店主贴在厨房醒目位置。目前已有80余家商户建立“每日自查”制度,员工上岗前需通过安全测试。“现在店员都会用灭火毯了。”火锅店经理展示培训记录,“安全才是最大的成本节约。”

从灶台阀门到供气钢瓶,从执法检查到商户自检,高新区正织就一张立体防护网。当执法队员的脚步声在深夜的后厨再次响起,那些被拧紧的不仅是燃气阀门,更是城市安全运行的“生命线”。(吴骞)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