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宣传“零距离” “打防管控”筑铁墙——亳州高新区深入推进反电诈工作纪实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电信网络诈骗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的犯罪行为,如何筑牢防范防线、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是各地治理工作的重点。今年以来,亳州高新区以“降发案、降损失、多破案、多挽损”为核心目标,统筹推进打、防、管、控、宣各项工作,用一套“组合拳”,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反诈防线。

第二社区管理中心南湖家园社区工作人员来到辖区内超市、餐馆等地开展反电诈宣传。

上门入户,宣传实现“零距离”

“大姐,您平时网购多不多?要是有人说您订单异常要退款,千万别轻易点他发的链接,那很可能是诈骗!”8月27日上午,亳州高新区第二社区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走进豆之花南湖家园店,趁着食客就餐的间隙,拿着反诈宣传手册,一边给顾客和店员递资料,一边用接地气的语言讲解常见电诈套路。

从餐馆出来,该社区工作人员又马不停蹄地走进了隔壁的药店。药店工作人员正忙着给顾客拿药,看到工作人员进来,连忙招呼他们坐下。“您好,最近有骗子冒充医保局的人,说市民的医保卡被冻结了,要提供银行卡号解冻,您平时跟老人打交道多,可得提醒他们别上当!”社区工作人员说着,把印有“医保诈骗常见套路”的海报贴在了药店进门显眼处,还帮店员们在手机上更新了“国家反诈中心”APP的预警数据库。“放心,我们每次给老人拿药,都会多嘴提一句反诈常识,上次还帮一位大爷识破了冒充‘保健品客服’的骗子呢!”药店工作人员笑着说。

离开药店,社区工作人员的下一站是小区门口的生活超市,他们争分夺秒只为把反电诈知识送到更多群众身边。

同一时间,在亳州高新区第六社区管理中心丁庄还原小区,第六社区管理中心的党员干部则敲响了居民许德良家的门。“许大爷,最近有没有接到陌生电话让您投资啊?那些说‘稳赚不赔’的都是骗局!”进门后,社区干部们坐在沙发上,结合近期高发的养老诈骗案例,手把手教许德良辨别诈骗电话,还帮他检查了手机里是否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确保老人会用、能用、敢用。

随后,工作人员拿出一张印有“养老诈骗典型案例”的宣传单,指着其中一条说:“您看,这个案例里,骗子冒充‘社区网格员’,上门说能帮忙代办‘高龄补贴’,要走了老人的银行卡号和密码,最后把卡里的钱全转走了。您以后要是有人上门要这些信息,一定要先给社区打电话核实,千万别轻易给!”

这样“接地气、零距离”的反诈宣传,如今在亳州高新区已是常态。今年以来,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部署要求,以“降发案、降损失、多破案、多挽损”为核心目标,统筹推进打、防、管、控、宣各项工作,像织网一样把反诈防线越织越密,全力遏制电诈案件高发态势,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六社区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向居民宣传反电诈知识。

重拳出击,破案挽损护民生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翻新快、隐蔽性强,想要有效遏制,必须拿出“以专业打职业”的硬功夫。面对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电诈犯罪,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首先从“打”字入手,认真分析研判辖区发案情况和规律特点,主动攻坚反诈工作中的难点、堵点,凝聚全警力量,加强技术攻坚,持续提升实战化水平,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用一个个成功案例彰显“破案为民、挽损利民”的决心。

“真没想到钱还能追回来,太感谢你们了!”今年年初,市民孙某某遭遇电信诈骗,焦急之下报警求助。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反诈民警接到报案后,第一时间启动紧急止付程序,顺着资金流向快速追踪,最终成功将被骗款项全额追回。当民警把追回的钱款交到孙某某手中时,他激动地连连道谢,还特意送来锦旗表达感激。这起案件的办理,不仅为群众挽回了损失,更让大家看到了警方打击电诈的行动力。

而在办理李某某被诈骗案时,民警们则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诈骗分子使用了新型洗钱手段,给案件侦破增加了不少难度。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分局反诈民警没有退缩,他们一边梳理案件线索,一边主动学习国内各地同类犯罪的先进侦办经验,随后兵分多路,先后奔赴广东、湖北、海南等地开展工作。经过多日的摸排、蹲守,民警们最终锁定了一洗钱团伙,这个团伙专门利用商户收款二维码帮诈骗分子套现洗钱。在掌握充分证据后,民警果断收网,成功打掉了这个隐藏在幕后的“资金中转站”,为后续打击上游诈骗团伙打下了坚实基础。

日前,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的反诈战果再传捷报。在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的指导下,分局反诈专班通过缜密侦查,发现辖区内有两个团伙正在盗窃电话卡,这些电话卡被用于协助境外诈骗团伙拨打诈骗电话,成为诈骗分子“隔空作案”的工具。最终,民警们雷霆出击,成功打掉该团伙,有效切断了一条与境外诈骗团伙的“联系通道”。

每一次破案、每一笔挽损,都是对群众期待的回应,更是对诈骗分子的有力震慑。

预防为先,筑牢思想“防火墙”

“电信网络诈骗是可防性犯罪,只要群众提高警惕,很多骗局都能识破。”基于这一理念,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在严厉打击电诈犯罪的同时,把“防”的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坚持“预防为先、宣传先行”,从过去的“广撒网”宣传,转向更精准的“点对点”引导,让反诈知识真正走进群众心里,筑牢大家的思想“防火墙”。

每天,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都会准时推送前一天的电诈警情,这些信息会第一时间传到各个社区、派出所,再由社区工作人员、民警结合辖区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大宣传防范力度。“比如前一天某小区有人因‘刷单返利’被骗,我们当天就会重点在这个小区宣传刷单诈骗的套路,让大家引以为戒。”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民警表示,这种“跟着警情走”的宣传方式,让反诈内容更贴近群众生活,大家听得进、记得住。同时,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还以“国家反诈中心”APP下载安装作为精准宣防的抓手,进一步提升适龄人群安装覆盖率。

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还常态化开展反诈“五进”宣传活动——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在社区广场,民警们摆起展台,用仿真的诈骗道具、真实的案例展板,向居民讲解“冒充公检法”“虚假投资理财”等常见骗局;在企业,他们给员工上反诈课,提醒大家警惕“网络贷款”“冒充领导借钱”等针对上班族的诈骗手段;在学校里,他们通过漫画、动画等形式,给孩子们普及反诈知识,还发起“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孩子们当家里的“反诈小宣传员”。同时,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还特别加大了对非法出售、出租、出借“两卡”(电话卡、银行卡)危害的宣传力度。通过张贴法律条文、播放警示视频等方式,向群众讲清楚危害,切实增强大家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

群防群控,织密源头“安全网”

打击和宣传之外,源头管控同样重要。为了从根本上减少电诈案件发生,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进一步抓好源头治理,强力推进涉诈重点人员劝返核减工作,全面压紧压实属地责任,织密群防群治的“安全网”。

针对涉诈重点人员,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实行“一人一档一策”管理,综合运用各种惩戒措施,以超常规办法全力开展工作。

同时,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还积极发动群防群治力量,让反诈工作从“警方单打独斗”变成“全民共同参与”。辖区内的派出所联合社区、物业、志愿者等,把反诈工作融入平安夜巡、社区走访、服务群众等日常工作中:晚上巡逻时,民警和志愿者们会拿着小喇叭在小区里喊反诈口号;走访居民时,社区工作人员会顺便摸排是否有涉诈线索;甚至在超市、药店等场所,店员们也成了“反诈宣传员”,看到有老人被陌生电话忽悠,会主动提醒“别上当”。这种“人人都是反诈员”的氛围,让诈骗分子在高新区无处藏身。

如今,走进亳州高新区,无论是社区里的反诈海报、商铺里的宣传标语,还是民警、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都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反诈氛围。接下来,亳州高新区将继续以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为出发点,不断优化反诈工作方法,持续推进打防管控宣各项措施落地见效,让电诈犯罪在辖区内无所遁形,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刘乔卉 文/图)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