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马甲穿梭乡野间 第八社区管理中心移风易俗志愿行动润民心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秋日的阳光里,第八社区管理中心的党员干部们身着红马甲,穿梭在石大营村和车埠口村的街巷间。他们手持宣传册,在广场设展台、进超市讲节约、上主干道倡文明、入农户劝简办——这场“移风易俗树新风”志愿活动,正将文明理念化作春风细雨,浸润乡野沃土。

活动前,20余名志愿者经过专项培训,精准掌握宣传要点:反对铺张浪费、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在村文化广场,志愿者老刘刚支起展台便被村民围住。“您看这户人家,婚宴摆了50桌,剩菜倒掉三桶;隔壁村简办婚礼,省下的钱带爹妈旅游,哪个更体面?”他翻着案例图册,用对比引发思考。现场互动问答环节,村民争相抢答:“我知道!彩礼高不是面子,儿女孝顺才是!”

超市货架前,志愿者小陈递上图文并茂的《文明消费指南》:“李老板,咱别卖冥币纸马,多进些鲜花祭品,既文明又环保!”正选购的张大娘接过手册连连点头:“以后祭祖用鲜花,不烧纸钱不熏烟!”

主干道上,劝导更具烟火气。志愿者举着“车窗抛物=抛弃文明”的提示牌,向等红灯的司机讲解:“您这片纸屑,环卫工得冒险捡拾。”司机老赵红着脸捡回刚扔的烟盒:“以后车上备垃圾袋!”路边水果摊旁,志愿者用方言劝住吐甘蔗渣的小伙:“弟,吐痰用纸包,咱村评上文明镇,人人有光!”

最暖心的场景在农家小院。志愿者走进老孙家时,他正为儿子婚事发愁:“亲家非要摆三十桌……”志愿者翻开简约婚礼案例:“您看这场稻田婚礼,亲友见证下割稻穗代替敬酒,省钱又有意义!”老孙盯着照片沉思半晌,突然拍腿:“就这么办!省下的钱给小两口买书柜!”

活动覆盖两村千余村民,发放手册500余份。下一步第八社区管理中心将组建“新风宣讲团”,定期开展“文明家庭”评选,让移风易俗从“入耳”走向“入心”。(张岩)

(责任编辑:赵菲菲)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