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厂房变身大礼堂 村民办酒席有了好去处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在这办酒席省事、省心又省钱,环境好、地方大,空调、舞台、大屏、音响应有尽有,我们只要出一桌600元的饭菜钱,服务费全免。”9月3日,利辛县胡集镇秦寨村村民王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村里用闲置厂房改造的“中和堂”大礼堂成了大家办酒席的好去处。

8月上旬,王倩一家在“中和堂”大礼堂给女儿办了满月酒。对比当年的婚宴,王倩说,满月酒办得面子、里子都有了。

王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一桌只能坐八九个人,一桌饭菜至少800块钱;现在大礼堂全部都是12个人的大桌,一桌饭菜才600块钱;村里议事协商定好了烟酒标准:每盒烟不超过20块钱,每瓶酒不超过100块钱。“大家统一标准,谁也不攀比,办一场宴席能比以前省1万多块钱。”

该村党支部书记姜万信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办酒席,都讲究“排场”——饭菜要上硬菜、烟酒要用上档次的……“这种观念不仅加重了群众负担,更让淳朴的乡风变了味。”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2024年,秦寨村党支部在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后将一处闲置厂房改造为多功能大礼堂,供村民举办红白喜宴。先后3次召开“板凳议事会”,邀请老党员、乡贤、村民代表共同讨论宴席标准,最终形成《秦寨村婚丧嫁娶文明公约》,明确“喜宴不超过10桌、每桌不超过600元、彩礼不超过6万元”的“三不”原则。成立“红白理事会”,采购本地新鲜食材,协调村民志愿者提供服务,村民低成本办酒席,让文明新风在乡村落地生根。

投用一年多来,“中和堂”大礼堂已承办各类宴席43场次,户均节省1.2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52万元。如今,无论是婚丧嫁娶、孩子满月,还是老人祝寿,村民都第一时间想到“中和堂”。(记者 张珍 通讯员 康灿阳 李瑞)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