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我来看看您!”亳州市自来水公司抄表员曾小妮俯身在床边,将一盒包装精致的月饼轻轻放在文采家园小区88岁老人李井山的手边。这个无儿无女、常年卧床的老人,望着眼前熟悉又亲切的身影,眼中泛起了暖意。
温情供水:从抄表员到“贴心人”
这是曾小妮与李井山老人相识的第三个年头。2023年,曾小妮接手文采家园小区水表抄收工作时,偶然得知老人的处境——无亲眷照料,靠低保度日,后来腿伤卧床,生活起居全靠几个堂侄子轮流帮忙。
了解情况后,曾小妮主动把老人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平时水费不多,我顺手就垫付了。”她总轻描淡写带过这些小事,却记着要定期检查老人家中的供水设施。有一次,她发现老人家里马桶漏水,及时上报公司,为老人免去了几百元因漏水产生的水费,帮这个拮据的家庭解了燃眉之急。从抄表收费到主动帮扶,她用行动把“供水服务”变成了有温度的陪伴。
红薯粥暖:一餐饭藏着真感情
在曾小妮的记忆里,最难忘的是那个冬天的红薯粥。起初认识老人时,他身体还算硬朗,能自己打理生活;后来摔倒伤腿后,一日三餐全靠侄子送饭,有时赶上侄子下班晚,老人就得饿着等。
那天,曾小妮突然接到老人的电话,电话里老人的声音带着几分不好意思:“姑娘,我吃够了买的饭,能不能……帮我带碗红薯粥?”这句话让她又心酸又触动——老人把她当成了能托付心愿的人。挂了电话,她立刻在家熬好红薯粥,还煎了两张金黄的鸡蛋煎饼,骑着电动车往老人家里赶。
可到了家门口,却发现老人没在。打听后才知道,老人身体不适,被侄子带去社区卫生院输液了。握着还冒着热气的饭盒,曾小妮没多想,转身就往卫生院跑。当她出现在病房里,老人又惊又喜,虽因记忆力减退记不清她的名字,却紧紧攥着她的手不肯放。老人侄子接过饭菜时红了眼:“早就听说有人常给老人送饭,原来就是你!”看着老人慢慢喝上热粥,曾小妮才放心离开。
中秋送暖:践行“亲情服务”的初心
如今,曾小妮每次去文采家园抄表,都要先到老人家里转一圈——帮着收拾收拾家务,临走时把垃圾顺手拎走;知道老人爱吃红薯,就常带块烤红薯来,剥开皮看着老人吃完才走。在她心里,老人早已不是单纯的“用水户”,更像需要照顾的长辈。
中秋临近,阖家团圆的日子里,曾小妮始终惦记着李井山老人。这次,她特意和公司“小水滴”爱心服务队一起,带着月饼来看望老人。“这是蛋黄莲蓉的,这是金丝枣泥的,您想尝哪个?”她一边打开月饼盒,一边耐心地给老人介绍。看着老人像孩子一样吃得开心,有人问她:“老人记不住你的名字,你不觉得遗憾吗?”曾小妮笑着摇头:“能帮到他,比他记得我更重要。”
从履行抄表职责,到践行企业“亲情服务”理念,曾小妮就像一滴清澈的水,映照着供水人“为民服务”的初心。这个中秋,月光皎洁,人心更暖。愿月圆人安,愿这份善意与温暖,能伴着月光,传递到更多需要的人身边。(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