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四五” 奋力往前赶】和美乡村绘新景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丰收的笑脸、整洁的村容、丰富的活动……在前不久举办的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安徽主场活动中,和美乡村建设成果展里一系列生动的影像作品,记录了我省乡村从基础设施改善到人居环境整治的发展,集中展示了我省在精品示范村和省级中心村建设、乡村治理及“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治理优、文化活”等方面的成就。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着力推动乡村面貌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十四五”以来,我省坚持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强化“双招双引”,大力推进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建设,打造皖北高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今年上半年,十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7500亿元,皖北五大集群全产业链产值超2100亿元。

发展乡村产业,更需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推进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截至6月底,全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农产品总数达7652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数量持续增加,总量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乡村建设得到新提升,村庄颜值变得更高。我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自2023年以来,我省加快推进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中心村建设,通过“由点及线、连线扩面”,做到点上有风韵、线上有风光、面上有风景,打造处处有景、步步如画的现代村居图。目前全省在建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616个,省级中心村9886个,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遍布江淮大地,正在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人民的休闲旅游“大花园”。

我省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推进农村道路、供水、电网、5G、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以环境“高颜值”提升农民“幸福值”,以生活“便利度”提升群众“满意度”。目前,我省正大力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全省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环卫市场化率100%、无害化处理率达8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4.7%。

治理有效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我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今年3月,我省3个案例入选2024年度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分别是桐城“六尺巷工作法”、绩溪“三步四和”工作法、临泉“有事找书记”做法。同时,我省“和”的理念贯穿和美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加强文明乡风建设,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积分+清单”治理方式实现村全覆盖,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雷芳)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