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生亦何欢,死亦何忧?怜我世人,忧患实多!”当时在一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生息着一群忧患深重的生灵。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昏上乱相,荒淫或暴虐,或逐鹿中原争城夺地,或杀人盈野抢夺财货,混乱社会大舞台上频繁上演着无数悲剧、闹剧、惨剧。世人都在战乱、饥饿、贫困中担忧生存的艰辛,一些官吏、王相们在勾心斗角地争夺着权贵,一个不良的社会能成为个人不幸的借口。庄子要求大家首先要认清人生的苦难和苦难的根源,用老子提出的德之三宝来倡导和谐社会。德之三宝即:“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用慈心爱民,与民生息,谦下不争,从而使国家长治久安,天下太平。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始已!已而为知者,形而已矣!”(《养生主》),他经常用哲学思想调节紧张心态,往往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超然通达,静观待时。他认为善于堵塞利欲的洞穴,关闭利欲的门户,发觉悟之心,破色魔之障,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人能自觉地做到理性而有效地节制欲望,便会终身没有忧虑,是升华生命价值、拓展生命长度、提高生命质量的最好选择。
同时主张是实行德政。他认为实行德政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品质修养,强调群臣的修身应由上而下,由己及人。只有勤政廉政的人才能治好国家,才能施恩于人民。民心安取决于君臣之德。知人善用,人尽其才。只有知人善用,才能为民谋利,人民的生活安定了才能显示出君主在德治国家的威力和作用。
庄子曾说:“功成身退,天之道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教人不论做什么事都不可过度,而应懂得收敛,不要得寸进尺。不自我表现,所以就能明智;不自以为是,所以就能彰著;不自我夸耀,所以就能成功;不自我尊大,所以就能长进。因为不与人争,所以没有谁能争得过他。人,只有知道了这些道理,才能正确地处理周围一切事物。不因一时的得失荣辱而狂傲或气馁,“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知道满足的才能富有,死而不被人们遗忘的才是真正的长寿。
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殊的人格魅力。正因为爱得热烈,所以他才恨得彻底,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的觉醒与反弹。
无论何时,大家翻开醇厚的《南华经》,细细研读之后,会有一种感觉,仿佛我们面前坐着一个大智大慧、久经沧桑的老人,他缓缓道来,却是微言大义、发人深思,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