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个好父亲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翻开一部厚厚的三国史,我们不难看到,曹操不仅取得的政治成就最大,而且,他还是一位好父亲,他的几个孩子,曹丕、曹植文武双全;曹彰刚毅威猛;曹冲虽然13岁就夭折了,却是历史上罕见的神童……

曹操对儿子的培养还是很全面的。 曹丕6岁便箭技娴熟,能够左右开弓,8岁能策马飞射。又好击剑,在诸多名师的薰陶下,熟谙全般剑法的技艺。在文才方面,8岁便能提笔为文,博览古往今来的经典注释,融会贯通诸子百家的学说。曹操是怎样对孩子们进行施教,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得这么优秀的呢?如果我们在三国史中细细搜寻,不难发现曹操教子的一些蛛丝马迹。

一、重早教,重兴趣。这一点,在曹丕《典论·自叙》中可以看出,在这篇文章中,曹丕说:“在我五岁时,父王看到世局扰乱,教我学射箭,六岁我就能开弓了;后来,父亲又教我骑马,八岁我就能骑射了。再后来,父亲让我跟随他随军东征西讨,又练得一身精湛的武艺,而且,父亲还让我学习弹琴、吟诗作赋,让我取得了多方面的才能。”这说明曹操教育孩子是从童年的启蒙教育就抓得很紧的,而且,曹操一定也深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道理。

二、“严”字当头。曹操对儿子们的学习抓得很紧,在孩子的要求极为严格。曹操严格教子的故事,三国史中有很多,这里选取一个。213年,曹操率军南征孙权,命令曹植留守邺城,临行前曹操对曹植说:“我二十三岁时做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也没有什么错误;你今年也二十三岁了,难道还不应该努力吗?”言辞间寄托了对曹植深切的期望。可是,曹植由于恃宠而骄,放纵不羁,有一次乘车在“驰道”上走,又私自打开“司马门”出去(在当时,在这两条路上行走是只有皇帝才能享受的特权)。曹操知道这件事后,十分生气,严惩了曹植的行为。再后来,曹操决定不立期望最高的曹植而改立曹丕为世子,这种改变虽说还有其它一些原因,但曹操对儿子的严格亦由此可见一斑。

三、择良师,重交际。曹操非常注意给孩子们选良师,并要求他们尊敬老师。他给他的儿子们选拔属吏时下令要选“德行堂堂”的人物。他还选被称为“国之重宝”、“士之精藻”的邴原为曹丕的长史。同时,曹操深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他非常重视孩子们的“交往”,他经常过问孩子们交往的人群,凡是不学无术、德誉不佳者,曹操都不赞成孩子们与之交往。

通过以上事例,我们不难看出,比之培养了“扶不起来的刘阿斗”的刘备,曹操在孩子们身上的确付出了更多精力和心血,对孩子们的教育动了不少脑筋。今天,曹操教子的一些方法仍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张前)

(责任编辑:bzbslh)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