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祖籍在亳州, 关注曹操的亳州人特多。
笔者在亳州市委办的《新亳州》杂志、《亳州晚报》上经常发表有关曹操的研究文章,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创作、出版了四五十万字的曹操专著,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始研究曹操,研究一辈子曹操了。所以,无论是在菜市场、晨练场,还是在大街上、商店里,也不管是城里人,还是农村的乡镇干部碰到我便问:“曹操埋在哪里,是安阳吗?”、“您看电视了吗?安阳又在扒二号墓了。再扒,也证实不了一号墓是曹操的墓!”、“曹操是绝顶聪明的人,史书《三国志》就评说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他的墓一定很诡秘。谁也别想找到他的墓!”、“可别找到他的墓喽。找到了,又得扒;弄得咱的祖先百骸分离,惨不忍睹,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宁。这都是钱惹的祸!”、“他的封地在邺城,怎会埋在安阳?墓是真的还是假的?”、“他得的是啥病?到底是怎样死的呢?”、“曹操真姓夏侯吗?”……没想到,死于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曹操竟然依旧受到家乡千家万户的关心、呵护、敬仰。问“他得的是啥病?到底是咋死的呢?”这人才知道中央电视台重播电视剧《三国演义》,第六十集说到曹操死因是:曹操挥剑砍一老梨树,梨树喷岀很多的鲜血,溅了曹操一身;于是,曹操 “获罪于天”;遂重病不起,接着头风病发,一命乌呼。
电视这个媒体的影响可真是够大的!弄得真与假、科学与迷信都不分了。
亳州人十分关爱曹操,也为历史上亳州出了个曹操这样的英雄、伟人而引以为豪。虽说曹操、曹丕、曹植、许褚、夏侯氏、华佗等人离我们已远去一千八九百年,但有关这些人的生死荣辱、功过是非等,却怎的也不容歪曲、玷污。对那些不实、不敬之词哪怕是争得面红耳赤,甚至翻脸,也要维护。这些都充分展现了亳州人率真、实事求是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