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华佗五禽戏也不是麻沸散华佗最大贡献是什么?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年来,围绕着华佗的猜疑、争议一直不断。华佗是亳州人吗?华佗出生何时?华佗到底活了多少岁?华佗为什么被人们称作“神医”?华佗和曹操之间有哪些是是非非?如何传承华佗精神?……11月23日晚,我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兴田做客《道乡说道》,从史学和民间传说两方面来回答这些疑问,带听众穿越历史的时空,走进华佗的人生世界,解读华佗非凡而神奇的一生。

“回春有术汉何亡,志士空怀济世方。医国岂如曹相国,千秋遗恨在青囊。”李兴田用清光绪年间时任亳州知州宗能徵所写的一首诗作为开场表达对华佗的纪念。随后,李兴田从六个方面与听众分享了他对华佗的一些想法和认识。

针对外界对华佗出生地的猜疑,李兴田从史书记载、华佗曾被举孝廉等四个方面进行反驳。“首先,华佗为亳州谯城人是史书里清清楚楚记载的。《三国志·华佗传》的编者陈寿生于公元233年,‘下笔严谨’,‘事多审证’,有‘良史之才’的美称。史官有记载特权,皇上是不能看的。秉笔直书。刀架在脖子上,也要说真话。陈寿任蜀国的东观秘书郎等职时不过20多岁,距华佗去世也就40多年,他对华佗的事迹以及五禽戏应该是有所考证,如果缺乏证据,他是绝对不会写入史书中去的。而且,华佗的徒弟吴普、樊阿,包括许多见过华佗的人等还都在世,陈寿在搜集整理有关华佗的史料时,即使有疑问不清的问题,也会进行实地考证、调查或查阅相关史料的。可见,这些关于华佗的记载根本不会存在疑惑不清的情况……”李兴田将史料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近两个小时的分享让听众对华佗其人及其神奇的医术都有了更深的认识,现场听众还与李兴田进行互动,交流华佗养生的内涵以及外国对华佗的研究情况。

“其实,要说华佗给社会最大的贡献不是华佗五禽戏,也不是麻沸散,而是他所代表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力量。华佗成为历代医生的榜样,也成为优秀医生的象征。而且,华佗这个名词还早已超越了医学这个范畴,成为一个特有的文化符号被人们固定继承下来。这就是华佗对待医学的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一心为民、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高尚医德。华佗所代表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力量也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去继承、去弘扬。”在结尾时,李兴田说。

李兴田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会员。现任亳州市文联副主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等职。编有《中国民间故事传说故事·亳州卷》(四卷本)《华佗传说故事》《曹操民间故事集》等。近年从事华佗五禽戏研究,多有成果。    (记者 张慢)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