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过华佗纪念馆的人都知道华佗纪念馆分为两个部分,前面是庙祠,是后人供奉神医华佗的地方。庙祠建于唐代,中间为正殿,两旁分立东西配殿。正殿供奉着华佗全身行医塑像。
穿过庙祠,来到后院,便是华佗故居。正面立于高台之上的“元化草堂”,系华佗当年的居室,上世纪80年代修复的“草堂”内黄帐高悬,一尊席地而坐的华佗塑像,右手持手术刀,左手捧“麻沸散”,身体前倾,目光集中,正在为病人施行手术。“草堂”东西各有配殿三间,东厢叫“益寿轩”,西厢叫“存珍斋”。
“益寿轩”取意延年益寿之处,这里是华佗诊病的地方,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诊所。华佗每天都在这里为百姓治病,当然也少不了接待对面斗武营的将士,他们整天舞刀弄剑,难免不皮伤肉破,华佗用擅长的外科医术,在这里解除受伤将士的痛苦。据说,曹操、华佗两人相识,就是在这间诊所里。
曹操经常患头风病,华佗在这里多次运用针灸之术,为曹操解除病痛。关羽与庞德交战,左臂被毒箭射中,华佗为其刮骨疗毒,谁又能说不是从这间诊所背起行囊出发的?
西厢“存珍斋”取意存放珍贵物品的地方。这里是药库,当年华佗采集来的药草,便在这里研制,举世闻名的麻醉药物“麻沸散”,也许就诞生在这间药库里吧。“草堂”与东西厢房之间,有穿廊相通,可供候医者小憩。
故居后有一园,名为洗芝园,园内有一池塘,叫“洗芝塘”,取意亦与药草有关。塘边的“课徒馆”是华佗讲学授业之处,华佗的高足樊阿、吴普便是从这里走向行医之路的。那一米多高、两丈见方的高台是“五禽戏坛”,可以想见,当年华佗在此经常研习“五禽戏”锻炼身体,且达到“年且百岁、面有壮容”效果。(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