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我市各地通过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让广大农民尝到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甜头—— “到年底了,俺们村分红啦!”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土地流转创新 增收分红惠民

立德镇乔楼村村民领取分红款

近日,在谯城区立德镇乔楼村,满面笑容的村民在村部有序地排着队,手里拿着土地入股合同,依次领取合作社发放的土地流转入股的二次分红资金。

“俺家有32亩承包地,用土地入股的形式流转给了乔楼村股份经济合作社,2021年7月份俺家分得了每亩700元共计22400元资金。这不,今天又第二次分得了640元的分红。”村民岳金峰笑着说。

2021年以来,谯城区立德镇以全镇8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本着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对全镇所有自愿转包土地的农户开展规模化统一流转,再打包统一承包给种植大户、外来种植企业。同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农资供应、农机托管、劳务派遣等三个服务队,集中为承包经营主体提供农业生产服务,不仅方便了经营主体农业生产,同时也能增加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有利于村更好地服务群众。

“自土地流转以来,我们立德镇8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共流转土地面积34000余亩,其中乔楼村流转土地面积8900亩,获得村集体经济收入67.65万元。其余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20万元以上。目前,全镇8个村集体经济总额已达到200万元以上。”立德镇党委副书记张倩说。

目前,谯城区立德镇8个村用增收的村集体经济资金修建道路、安装健身器材、安装路灯等,完善村公共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同时,还为本村高龄群体代缴新农合费用;对本镇在中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子、参军入伍的在校大学生进行奖励;对百岁及以上老人在原有福利政策基础上每月再增加200元福利;对村内五保户、孤儿及残疾困难群体进行慰问等。(吴珍杰 记者 李鹏 文/图)

村民变成股民 喜领年终分红

村民领到合作社分红款

“长这么大,这是第一次从村里领到分红,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12月16日,蒙城县岳坊镇戴尧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举行分红大会。领到分红的村民张霞开心地说。这是戴尧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以来,第一次向村民分红。

活动当天,戴尧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股权证人数及名单,依次给村民股东分红,领到分红的股民签名、按手印,现场气氛热烈。据统计,751户村民共从合作社领到2020年度收益分红合计7.51万元。

戴尧村从贫困村行列出列后,于2019年成立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全村751户村民成为合作社股东。经过两年的发展,已建成蔬菜种植产业500亩,1000平方米标准化清洁用品加工厂一座、生产线两条,8000平方米标准化食品产业区一处。

戴尧村党总支书记戴同阳介绍,2020年,通过订单生产、劳务用工、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合作社经济收入达到267万元。合作社召开股东代表大会,决议从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对股东进行分红。另外,合作社还为村民建了三座公厕,购买了一辆抽粪车,安装了423盏灯,共花费189万元,剩余70多万元用作后续发展资金。

近年来,戴尧村依托股份经济合作社,大力推行“三变”改革,资源变成了资产,资金变成了股金,居民变成了股东,调整了产业结构,形成了发展合力,让昔日的贫困村成为村富强民富裕的先进村和经济发展的明星村。 (瞿光普 记者 李鹏 文/图)

发展集体经济 村民尝到“甜头”

排队领分红的村民

12月24日,利辛县汝集镇街南村村委会人头攒动。接到村里分红的消息后,村民们早早就来到了村部,喜笑颜开地讨论着村里一年的变化,洋溢着喜庆欢乐的气氛。当日,街南村进行了第一次集体经济分红,参与入股的955户村民共分得17625元,大家尝到了集体经济甜头。

街南村地处汝集镇南部,一条未被污染的河流——老母猪港北岸,村内植被丰富,环境优美,S202省道由南向北穿境而过,而单一的传统种植方式让村民经济收入普遍不高,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一度成为该镇重度贫困村。

穷家难当,村集体经济薄弱,一直是制约全村发展的“瓶颈”。为全面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街南村大胆谋划,将“集体经济强,村民钱包鼓”作为街南村党支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7年6月,村党支部组织村民召开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题会议,并牵头建设了街南村187.2千瓦光伏电站。2018年该村利用交通便利、闲置土地较多的优势,签约一家专业合作社,用闲置土地入股,实现了“土地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愿望。

“虽然钱分得不多,但总比闲置好!”在分红大会现场,73岁的村民李学明数着手里的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分红现场,村民们喜笑颜开,对未来集体经济的发展更是充满了憧憬。街南村总支部书记关晓燕介绍,让村民尝到集体经济“甜头”,是街南村分红大会为大家鼓起钱包迈出的第一步,接下来村经济合作社将运用“资源、资产、资金”三要素,通过土地流转、转变土地经营模式、入股企业、入股合作社等方式,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秦鹏  凡利 记者 李锦文)

盘活闲置资源 全体村民受益

村民们正在捕捞养殖的鱼

“大鹏,今年我的分红抵两条鱼吧,刚从水塘里面出的鱼看着就让人喜欢。”利辛县孙庙乡和谐村村民李国说道。

12月26日天刚亮,村里李大鹏的鱼塘就开始热闹起来。村民们又是起鱼,又是装篮,一个上午的光景就把一条条草鱼、鲢鱼装满了小货车车斗。连日来,李大鹏把鱼塘里面起获的鱼批量卖给商家,所得的钱作为村民的分红。

孙庙乡和谐村位于村东北角,处于乡镇边缘地带。多年来,村里面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单一,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低。和谐村党支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和群众代表会,把村里面闲置的资源租赁给种植养殖大户,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在孙庙乡的富民村,村支部通过盘活闲置多年的资源,变废为宝提振经济。村支部积极整合资源,把村民撂荒的土地、闲置的校舍租给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租金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分红给村民。目前,富民村流转的土地超过1000亩,闲置校舍1处。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建设和谐美丽新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发挥村级组织服务功能的基本保障。近年来,孙庙乡用发展壮大的村集体经济带来的“真金白银”,为村民办了许多具体实惠的好事,受到村民们的好评。(张海龙 记者 李锦文)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