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一幅幅丰收画卷在亳州大地徐徐展开。鲜桃挂满枝头、甜葡萄结满架、花生串串饱满……连日来,我市各地农民忙碌在田间地头,收获着辛勤劳动成果,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种植甜叶菊 过上“甜日子”
村民正在采收甜叶菊
亳州新闻网讯 走进蒙城县许疃镇钟庙村李之标的甜叶菊种植基地,绿油油的甜叶菊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忙着抢收满地茂密的甜叶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们一般都是早上和傍晚采收,多的时候一天能收入百十元,少的时候五六十元,虽然没有外出打工挣得多,但是在家门口就能干活,还不耽误照顾家里。”正在采收甜叶菊的村民李之义笑呵呵地说,甜叶菊种植从育苗、栽植、田间管理、采收等期间需要大量工人,附近百余位村民都在这里干活,时间自由且轻松,打工顾家两不误。
据了解,甜叶菊是一种经济型草本植物,低热量、高甜度,对高血压、高血脂等有疗效,有益人体健康,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和药品中。而且甜叶菊抗逆性强,病虫害少,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广,好种植、效益高,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甜叶菊易于管理,生长周期短,今年和工厂签了订单合同,不愁销路。甜叶菊采收后,还能种植小麦,又能增加一项收入。”李之标介绍,他从4年前开始尝试种植甜叶菊,随着种植技术的娴熟,今年种植面积扩大到了70余亩,预计亩产500斤左右,除去土地流转、育苗、人工等费用以外,一亩地可实现纯收入2000元左右,预计总收入约15万元。
近年来,钟庙村以乡村振兴为目标,通过农业大户的示范带动,引导农民种植特色经济作物,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农民致富拓宽道路,让村民过上好日子。(记者 李鹏 通讯员 王雪纹 文/图)
串串甜葡萄 架起“振兴桥”
范亚明正在采收葡萄
亳州新闻网讯 8月29日,在利辛县孙庙乡孙庙社区的一个葡萄园内,范亚明正在给微信下单订购的客户打包葡萄,一串串饱满丰盈的葡萄被装进了纸箱里面,等待客户前来带走。
“我种植葡萄,说起来算是个机缘巧合。”范亚明说,他曾在杭州干了30年的电焊工,期间有一段时间,专门给人焊制葡萄园阳光棚框架。范亚明是个有心人,他本来就对种植感兴趣,恰好借此机会学习葡萄种植技术,在自己干电焊活之余,从育苗、剪枝到挂果等种植管理流程,他都认真观看、反复请教,不久就摸熟了种植葡萄的“门道”。前几年,范亚明看到许多老乡纷纷回乡创业,深思熟虑之后,他也决定回村里搞种植。
技术在手,万事无忧,葡萄自然是范亚明的种植首选。2021年初,在孙庙社区“两委”的协调帮助下,范亚明流转了20亩土地,办理了低息贷款,投资30多万元建成了8个日光避雨棚。现在农场里种植的葡萄有醉金香、夏黑、巨峰等品种,经过两年的辛勤管理,如今已初成规模,并迎来了第一次收获。
“由于是第一年挂果,所以效益达不到最高,但是也能收入10多万元。”范亚明说,葡萄树可以有6年盛果期,经济效益较高,还可以发展采摘观光农业,前景很好。
“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群众由原先的吃饱转变成现在的吃好,因此,精品葡萄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该社区第一书记李昆说,村里将会继续尽力帮助范亚明提升葡萄品质、拓宽葡萄销路,相信他的农场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记者 魏军 通讯员 江文静 张海龙 文/图)
鲜桃满枝头 致富有奔头
附近村民来到桃园采摘桃子
亳州新闻网讯 “你看这桃子哪一个不是又红又大,随你挑,没有不好的果子。”8月28日,谯城区古井镇杨楼村郭立从的桃园里,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吸引了附近很多人来到园里采摘桃子,一个个鲜红的桃子映红了农户的脸颊,照亮了村民的增收致富路。
“现在卖得最好的是水蜜桃,它的口感软、甜度高、水分大,产量高卖相又好,都不用去集市销售,每天来园里采摘的人不断。”据了解,郭立从今年共种植了10亩桃子,其中包括水蜜桃、锦绣、蟠桃、黄桃等10余个品种,亩产量达6000斤左右,可以从6月份开始一直采摘到9月中旬,一亩地预计能收入15000元左右。
说起郭立从的种桃经验,还要从他的老父亲说起。15年前,郭立从和妻子一直在外务工,父亲种植了5亩地的毛桃,每到收获季,郭立从就回到老家给父亲帮忙,随着父亲的年龄增长,管理桃园变得有些吃力,郭立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08年,他和妻子二人回到老家,开始接管父亲的桃园,跟着父亲学习种植经验以及管理方法。2010年,郭立从接管后的5亩桃园收入达到7万多元,这让他对种桃充满了信心。2011年,他开始扩大种植面积,重新将桃园种植结构调整,引进了锦绣、蟠桃、黄桃等多个桃子品种,慢慢地,他的桃园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
“今天我和几个同事约好来到杨楼村桃园里采摘桃子,他们果园的桃子又大又甜,自己采摘不仅能够吃到新鲜的桃子,又能体验到采摘的乐趣。”在桃园里,一位慕名前来采摘的市民告诉记者。三三两两的群众提着篮筐,精心挑选着成熟的桃子,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桃园。
近年来,古井镇紧紧围绕绿色产业,在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化需求,鼓励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桃园、草莓园等多种特色经济,实现有规划、有产业、有增收。下一步,该镇将继续发展绿色经济,以产业促发展,以产业聚人气,不断引领村民共同致富。(记者 李锦文 通讯员 朱潇潇 文/图)
花生粒粒香 圆致富梦想
村民收获丰收的花生
亳州新闻网讯 近日,谯城区牛集镇李集村韩蒋庄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农事钟点工和党员志愿者正在收获花生,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据该村花生种植户韩明玉介绍,韩蒋庄多以沙土地为主,非常适宜花生的生长,种植花生在当地有着多年的历史。而且这里产出的花生皮薄粒大,瘪子少,产量高;炒制出的花生酥脆可口,无残渣。
“今年俺家种的5亩多春花生获得了丰收,亩产花生300多公斤,预计亩均收入3000多元。花生收完后,我打算再种一季大白菜,可以实现一年两茬双增收。”韩明玉说,春季种植的花生收获后,可腾茬再种一茬大白菜,这样的种植模式省时省力,投入少风险小,劳动强度不高。待到冬季白菜收获时,又是一笔不菲的收入。韩明玉表示,靠着“土里刨金”,如今他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在花生、大白菜集中收获的季节,特色产业种植基地还能为周边村民提供务工机会,让村民们实现就近务工增收,有效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
“今天我在这里摘花生已经是第三天了,老板按每公斤4毛钱发工钱。我一天下来也能拿到七八十块钱。收工后还能照顾家庭,感到很满足。”正在采摘花生的农户谢大妮说。
近年来,牛集镇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以发展产业为抓手,深入挖掘本地资源优势,持续深化产业种植结构调整,按照“一村一品”发展理念,依托本地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采取“政府引导、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带动、村民参与”的模式,引导村民科学种植,提高了村民种植花生、雪菜、娃娃菜等特色产业的积极性。下一步,该镇将持续发挥产业引领示范作用,注重龙头带动,加强品牌打造,继续扩大花生、雪菜、大白菜等特色产业种植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走向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种植、机械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为全镇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更好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记者 李锦文 通讯员 武清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