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菊花,“黄金搭档”富农家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村民在采摘菊花

亳州新闻网讯 深秋时节,在谯城区华佗镇小奈村一块白芍套种菊花的农田里,一片片洁白如雪的菊花映入眼帘,给大地披上了盛装,村民娴熟地采收菊花,一派丰收的景象。

“今年在白芍地里套种了4亩菊花,目前已进入采摘期,按照目前的行情,我家4亩菊花卖3万块钱不成问题。”小奈村孙段庄菊花种植户段性才介绍,他家这块白芍是2021年种植的,按照白芍的生长习性,前两年以植株生长为主,后两年以根茎生长为主,所以,在白芍种植后的前两年,套种一些农作物并不影响白芍生长。

“白芍地里套种菊花,不仅互不影响,还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华佗镇科技特派员郭士臣介绍,白芍地里套种菊花,并不影响白芍春季及夏初的正常生长,等菊花植株超过白芍植株后,时间就进入了炎热的夏季,这时候菊花的植株对白芍植株能起到保护作用。这种套种模式,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黄金搭档”。

种植菊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种植到收获都离不开人工管护,尤其到了采摘期,需要更多人手。“最近这段时间,我和村里几个姐妹一直在这里采收菊花,活不累,一天80块钱,还不耽误接送孩子上学。”村民徐秀高兴地说。

菊花在亳州栽培历史悠久,亳菊是菊花中的珍品,与黄山贡菊、杭白菊、滁菊一同被誉为四大名菊。近年来,华佗镇坚持党建引领,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白芍、菊花等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全镇形成了药菜套种、药药套种、粮药套种等多种种植模式,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3万多亩。“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扩大菊花种植规模,建设烘干房等配套设施,提升菊花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菊花种植、采摘、烘干、销售一体化发展,走出一条农业特色化路子,带领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华佗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