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调解婆媳关系的基层妇联工作人员支招——彼此敞开心扉 方能解开“疙瘩”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婆媳之间是否能够融洽相处,往往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和睦幸福。针对处理婆媳关系问题,我市各地的村(社区)妇联通过开展讲座、组织丰富多样的居民活动,邀请好婆媳典型分享心得体会,让居民学习婆媳和睦相处的方法,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家风。

提供平台化解婆媳心结

“婆媳终归是一家人,只要大家敞开心扉,把话说开了,这矛盾也就慢慢化解了。”蒙城县小辛集乡北张寨村妇联主席张敏说。

张敏调解过很多婆媳矛盾,她发现有很多婆媳之间的“疙瘩”从表面是看不出来的,而是存在于她们的内心,为了引导她们解开心结,村妇联每个月都会举行一次“孝老爱亲”活动。

活动开始前,妇联会通过村里的微信群发布通知,动员大家积极参与,活动内容包括儿媳给婆婆按摩,婆媳一起过生日、吃蛋糕等,活动最后都会举行一场座谈会,让“好婆婆”“好媳妇”分享自己的相处经验,也让大家通过这个平台把想说的话讲出来。

“大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每次活动都会有十多对婆媳参加。”张敏说,村妇联的这一做法,是在给婆媳们提供一个“台阶”,“有些婆媳因为一些小事在心里结了疙瘩,但又不好意思沟通,现在正好通过这个平台把疙瘩解开”。

村民张艳丽的公公去世早,丈夫是婆婆唯一的孩子。为了生活,丈夫外出打工,本来张艳丽是与丈夫一同在外打工的,但由于婆婆身体不好,经常生病,她不得不留在家里照顾婆婆。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无法出门挣钱的焦虑,张艳丽心里产生了情绪,虽然依然对婆婆悉心照顾,但在和婆婆相处中,她总是不经意地会将这种情绪表现出来。

一次在村妇联举行的活动中,张艳丽现场把自己的心里话说了出来:“年轻人不能出去挣钱,心里不得劲,希望妈能理解。我有时候说话不注意,可能伤害了你,你是长辈,别跟我一般见识,以后我都不想着出去打工了,咱娘俩好好过!”这话一出口,张艳丽的婆婆已经泪流满面。

“看到一对对婆媳在这个平台解开了疙瘩,我心里特别有成就感。”张敏说。

社区妇联的“婆媳档案”

“这是我们记录的婆媳档案,她们之间的矛盾是什么,目前是什么情况,我们都记得很清楚,对于依然存在矛盾的,我们也会定期回访。”谯城区薛阁街道马元社区党委书记、妇联主席郭侠拿出一本档案展示给记者。

郭侠说,社区妇联获得这些信息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夫妻或者婆媳间矛盾激化,报了警,派出所将情况反馈给社区,请社区帮助调解;一个是通过网格长的走访,发现了一些婆媳之间存在矛盾。

对于存在矛盾的婆媳,社区妇联会上门调解,但出于隐私,很少会有人愿意将具体的问题说出来,她们会认为这是家务事,而家丑不可外扬。对此,社区妇联便通过各种节日开展家风讲座或家庭活动,邀请她们参与,听听专家怎么看待婆媳关系,希望她们通过参与活动找到更好的婆媳相处方式。

“大多数的婆媳矛盾都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可能在活动中的哪个环节、哪句话,就让她们想通了。一家人过日子,和气才是最重要的。”郭侠说。

婆媳之间要把握好“度”

“常言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中一本叫做婆媳经。”郭侠说,婆媳既不是血亲,也不是爱人,却要像至亲一样相处,所以要把握一个“度”。

郭侠说,过日子,难免会因为一些小事出现分歧,无论是婆婆还是儿媳,一定要做到就事论事,不要上升为“对方不把自己当家人”,从而心生怨恨。出现问题要及时沟通,因为只有有效的沟通,才能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放在心里生闷气,只会对自己的身体心理造成伤害。

“婆婆也是妈,媳妇也要夸。”张敏认为,无论是婆婆还是儿媳,都要主动维护好婆媳关系,“婆婆是过来人,应该懂得这一辈子接下来的路,是由儿媳陪着儿子走下去,给年轻人自由的空间,会让双方关系更加和谐,也会让儿媳更加尊重你;而作为儿媳,不要对婆婆有过多奢求,弄清楚家人间的尺度关系,才能够继续维护更加和谐的婆媳关系。”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