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谯城区立德镇申楼村火了,全村共考出24名大学本科生,其中考上985、211重点院校6人,他们成为“全村的骄傲”。
从重点扶贫村到教育“明星村”,几年的时间里,申楼村的变化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的呢?
向大学新生发放助学金。
本科生逐年增多
“祝贺你们考上大学,进入大学后,希望你们继续好好学习,早日学有所成,回报父母,回报社会。”8月23日上午,在申楼村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帮扶单位市政协向今年村里的本科新生表示祝贺,并向他们每人发放2000元的助学金。
今年,申楼村共有40多名学生参加高考,其中24人被本科院校录取,本科录取率近60%,无论是人数还是录取率均创下新高。“更让人高兴的是,有6名学生考上985、211重点院校,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申楼村党委书记李艳梅说。
领到助学金,即将进入大学校园的何坤坤异常兴奋。何坤坤今年以645分的好成绩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学校。“大学是人生新的起点,今后将更加努力学习。”何坤坤说。
近年来,申楼村每年考上本科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去年是12人,今年实现了翻一番。“我相信我们村的大学生会越来越多。”李艳梅信心满满地表示。
披红挂彩去“巡村”
表彰会结束后,申楼村为大学新生举行了特别的“巡村”仪式。准大学生们个个披红挂彩,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来到郭庄自然村。随着喜庆的音乐响起,村民从四面八方围了过来,目睹今年大学生的风采,现场热闹非凡。
记者在现场看到,走在最前面的是申楼村村干部,他们边走边向村民介绍今年的高考喜人成绩,后面紧跟着的是手拉“报效国家 建设家乡”条幅的两名大学新生,最后是大学新生方队。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引起不小的轰动,围观的村民纷纷鼓掌表示祝贺。
“看着儿子成为别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我内心是无比自豪的。”村民袁霞开心地说,儿子今年考上了安徽大学。这种“巡村”表彰形式,是对她儿子和她的家庭莫大的肯定,也是儿子最好的入学礼物。
组织大学新生“巡村”。
大学生“巡村”,引起了村民的热议和称赞。“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大学生,特别令人骄傲。”村民郭祖连说,他以前觉得大学很难考,没想到村里有这么多孩子考上了大学,他一定要把孙子也培养成大学生。
培育新风重教育
过去,申楼村每年只能考上几名大学生,近年来大学新生数量不断增多,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方面是村里的经济变好了,村民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另一方面是村里持续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比学习比成绩蔚然成风。”申楼村第一书记李先锋表示。
李先锋介绍,申楼村过去是重点扶贫村。近年来,在市政协、谯城区人大常委会、谯城区财政局等单位的帮扶下,申楼村不仅实现了脱贫,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近几年,申楼村引进喜宝鞋服、仙峡湖智慧农业、鑫生源木业、超臻新能源等8家企业,带动约800人常年稳定就业,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120万元。
在发展经济、促进村民增收的同时,申楼村还持续开展移风易俗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并教育和引导家长关心关注孩子教育,让比学习、比成绩成为文明新风尚。“我们从2018年开始向大学新生发放助学金,进一步营造了重视教育的风尚。”李先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