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亿元合同纠纷 15天成功“诉前调解”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近日,蒙城县人民法院成功诉前化解一起标的额1.91亿余元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实现案结事了。

2021年5月,安徽某建筑工程公司与安徽某智能制造公司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2022年1月,全部工程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后,经建筑工程公司多次催要,对方公司一直未按合同约定支付1.9亿余元的工程款。无奈之下,建筑工程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

蒙城县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后,发现双方在法律事实上争议不大,法律责任比较明确,如果按照正常程序审理,不仅审限长,而且矛盾化解效果欠佳。这种情况下,法院决定委派调解经验丰富的特邀调解员于效英进行诉前调解。

“内心有点慌,但同时感觉责任重大。”接到调解任务的于效英心里犯了嘀咕,纠纷标的额是她从事调解工作以来最大的,担心自己无法调解成功,但转念一想,此纠纷涉及两家公司,如果能在诉前将纠纷成功化解,不仅能减轻企业诉累,还能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贡献,想到这儿,她重拾信心,全身心投入。

考虑到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专业性较强,蒙城县人民法院专门安排民二庭资深法官李廷峰指导诉前调解工作,协助梳理法律关系,及时解答专业法律问题。在此基础上,法院又依托府院联动工作机制,联合蒙城经开区管委会,组织双方多次沟通协商,最终,经过8次面对面交流、10余次电话沟通,在调解员、法官和政府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纠纷出现了缓和,双方愿意签订调解协议。

日前,双方成功签订调解协议,约定被告一次性向原告付清全部工程款191145166.24元,被告自愿将名下不动产进行抵押,双方顺利办理完抵押登记。至此,这起涉及标的近两亿元的纠纷自起诉到成功化解,用时不足一个月。

“加大建设工程类纠纷诉前调力度,缩短的是审理时间,优化的是法治化营商环境。”蒙城县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司法实践中,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由于涉及建设工程相关专业与法律问题,如果走正常诉讼流程,不仅会使企业支付较高的诉讼费用,还会因案件周期较长加重企业诉累。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