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全国进入“二十大时光”,这是全体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好时光,也是全国人民的好时光。在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亳州晚报推出“二十大时光”特别报道,记者分赴我市各地,深入基层一线,采访报道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生动场景,反映社会各界对党的二十大的热烈反响,展现全市人民爱党护党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和对未来发展的满满信心。
种粮大户蒋中峰:鼓足干劲多种粮、种好粮
劳作间隙,蒋中峰在地头用手机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
10月16日上午,在谯城区十八里镇小怀村,村民趁着晴好天气正在田间抢收晾晒玉米,抢种小麦,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种粮大户蒋中峰和农机手一起将小麦种子放进播种机后,拿出手机看了看时间,“还有两分钟”,他转身走到地头,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开始收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
由于前几日的阴雨天气,蒋中峰种植的400余亩玉米才收割了100余亩,因与玉米收购商约定了10月17日收割后直接装车销售,他这两天便抓紧时间在已收割完的田地播种小麦。
今年49岁的蒋中峰是亳州市家苗农场的负责人,自2019年开始流转土地,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00亩扩大到现在的400余亩。作为新型职业农民,蒋中峰在机械设备上非常舍得投入,购置了播种机、旋耕机、灭茬机、植保机。在忙完农场的农活后,蒋中峰还会为村民们提供植保服务,帮助他们进行农药喷洒等,这也为他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收益。
“种粮也能种出‘金娃娃’,靠什么?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是咱们农民的靠山,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是粮食丰收的保障。”蒋中峰说,以前种地很辛苦,而现在都是机械化耕作、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管理,在土地上多用点心,种地还是很挣钱的。这三年,他就尝到了规模种植的“甜头”,除去成本,他每年的净利润有30余万元。今年他种植的玉米又获得了大丰收,亩产比去年增加200斤,“如果不是今年雨水多,基地有一片低洼地的玉米被淹,产量会更高。”
党的二十大召开,蒋中峰十分关注最新的农业政策,当听到习近平在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后,他更加坚定了规模化种植粮食作物的信心。他说,作为种粮大户,要积极响应号召,脚踏实地多种粮、种好粮。
“现在党的政策好,跟着党走,听党的号召,我们农民种地更有方向,以后的日子也一定会越来越好。”蒋中峰说。(记者 曾莹莹)
驻村干部张兰兰:继续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
张兰兰(前排左四)和李腰村全体党员观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
“观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我心潮澎湃,深感肩负重担、仍需砥砺前行。”10月16日,在观看完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后,谯城区淝河镇李腰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张兰兰表示,作为一名驻村干部,一定要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坚定拥护者、实干的奋进者和敢为的担当者,努力开展好驻村工作。
秋高气爽时节,走在李腰村,只见道路两边绿树环绕,鸟语花香,弯弯的淝河水穿村而过,一方方波光粼粼的鱼塘里闪烁着致富的希望。
看着如今生机勃勃的李腰村,很难想到这里曾是有名的省级贫困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306户、634人,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扶贫政策来了,帮扶人员来了,村民们干事创业的劲头起来了。经过不断探索,李腰村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集体增收、企业带动、村民受益的扶贫新路子,成了全镇第一个实现出列的村庄。
乡村振兴的号角响起后,张兰兰作为我市第八批选派干部来到李腰村。“来到村里后我很快被淳朴的村民、美丽的田园风光和充满希望的新农村所吸引,我对村民们说,大家一起继续努力,日子会越来越好!”张兰兰说,对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总体目标要求,他们会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抓好优势产业,共促产业振兴与群众增收,不断提升村民们的 “幸福指数”。
作为市妇联的选派干部,张兰兰一直谋划着把妇联的工作融入乡村振兴中。“在改善村民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注重大家精神生活的提升。”张兰兰介绍,她将市妇联实施的“美丽家园行动”、创评“美丽庭院”、评选“最美家庭”等工作结合村实际情况进行落实,村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驻村干部既深感荣幸,又倍感责任重大。”张兰兰介绍,今后全村会继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用实际行动为李腰村创造更加幸福的明天。(记者 李锦文 通讯员 史永刚)
科技特派员李卫卫:扎根田间地头开“粮方”
李卫卫在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再次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我将继续扎根田间地头,用‘科技方’种出更多好粮。”10月16日,蒙城县小辛集乡农业综合服务站农艺师李卫卫表示。
从2000年开始,李卫卫就在小辛集乡农业综合服务站工作,长期与“三农”打交道,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她扎根农村,年复一年地奔波在乡村田野间,为农民、种粮大户、合作社送去了丰收和喜悦。
在播撒“致富经”的同时,李卫卫还不忘帮助村民探索“致富路”。如今的小辛集乡,已经从籍籍无名的产业“落后生”发展成为蒙城县蔬菜产业“领头羊”,实现了华丽转身。“作为一名农业技术人员,看着蔬菜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点点长大,心中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越来越强烈。”李卫卫说。
今年5月份,李卫卫被聘为蒙城县科技特派员,帮扶小辛集乡城西村、何楼村。城西村蔬菜产业基础好,她准备帮助该村制定并完善蔬菜产业规划,引进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培养特色优势产业;何楼村种植苗木花卉悠久,她准备帮助建立科技示范基地,提高农民及经营主体花卉种植技术,将苗木花卉打造成特色优势产业,建设苗木花卉市场。
目前,城西村种植的娃娃菜长势正旺,还有半个多月就能抢鲜上市,到时能卖个好价钱。李卫卫告诉记者,娃娃菜在城西村是首次种植,所以她经常到村里查看长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娃娃菜生长期短、产量高、效益稳定、用工多,这是我们推广娃娃菜种植的原因。”李卫卫说,娃娃菜从种到收仅需两个月,不影响种小麦,相当于一年多收了一季作物,提高了农民收入。
“党的二十大正在召开,作为一名基层科技特派员,我倍感自豪和骄傲。今后,我一定会认真履职,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真正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牢牢端稳粮食饭碗贡献一份力量。”李卫卫表示。(记者 李鹏 通讯员 李明)
脱贫户慕灯会:对未来“好时光”信心满满
慕灯会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
“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说,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让我对未来的生活更有信心了。”10月16日上午,脱贫户慕灯会收看完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后,满怀信心地说。
慕灯会家在蒙城县楚村镇卢沟村。每天早上,他起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自家的养殖场看看,几十只山羊膘肥体壮。“今年行情好,上半年出栏了一批,年前还能卖20多只,虽然是忙了些,但心里高兴。”慕灯会一边给山羊添加饲料,一边对记者说。
“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慕灯会感激地说。2019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在当地政府和村“两委”的引导帮助下,慕灯会利用小额信贷资金发展山羊养殖,从6只山羊起步,不断积累经验。“山羊长得慢、容易生病,要想养得好,就要掌握山羊生活习性。”慕灯会告诉记者,为尽快掌握养殖技术,他一边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一边参加镇里组织的养殖技能培训班,逐渐成为山羊养殖的行家里手,家里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仅一年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脱贫后,慕灯会一家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2021年收入超过7万元,今年有望达到10万元。现在,慕灯会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山羊养殖能手,养殖场存栏山羊超过50只,周边的村民也纷纷慕名前来“取经”。
对于前来学习的村民,慕灯会毫不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大家。“我是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才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带领乡亲们一起走上致富路,是对党和政府的最好回报。”慕灯会说。
如今,慕灯会不仅日子过得红火,还积极参与村里的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政府给我们修建了漂亮的文化广场,笔直的水泥路,我要带头维护,保持优美的环境。”慕灯会说,下一步他还要争取成为村里“美丽庭院”户。
“党的二十大正在召开,我相信,好政策会不断传来,我们脱贫户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哩!”谈起未来的生活,慕灯会充满期待。(记者 李鹏 通讯员 李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