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致2035年的自己】焦魁:智慧农业 阔步走来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眼下,正值年末岁尾,崭新的2023就在眼前,距离2035年的到来,还有12年。12年,一纪时光,一个生肖轮回。畅想2035年,奔向中国式现代化,那时的“我”过着怎样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心情?对此,亳州头条客户端特策划推出《见字如面——致2035年的自己》,诚邀您一起参与……

焦魁:智慧农业 阔步走来

老焦你好:

转眼已是2035年了,之前被大家亲切地喊了很多年的“老焦”,也正成为“老焦”了,你这一年已经69岁了。

这些年,你从小时候的吃不饱穿不暖,到现在的幸福小康生活,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发展在农村的你,可以说就是咱们这个国家几十年农村发展的一个影子,想想过去和现在,真是感慨万千。

改革开放以前,那时候咱农民种地,主要靠的是人力和畜力,下地干农活,陪伴自己的是家中的老黄牛,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干上一天又一天、勉勉强强吃饱饭”,那是真苦啊。

改革开放后,种地搞生产的方式,实现了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到主要靠机械动力的历史性转变, 拖拉机、喷灌机、收割机样样齐全,功能越来越强大,就连田地里的水管子都实现了电脑控制,科技进步了,种子的品质更好了,种的庄稼收成也越来越好了,一片一片高标准农田逐渐建成,看到咱种的粮食能够养活更多的同胞,打心里觉得高兴。

眼看就要到2035年了,农业的信息化建设进展顺利,农机装备和智能化、数字化步伐加快,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 生态农业、健康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强化,数字田园、数字灌区和智慧化农场越来越多。咱们走上了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不单单是农业大国,更是农业强国,好多外国人来咱这里学习智慧农业的技术。

都说未来谁去种地,咱可以响亮地回答:科技发力、智能种地!

焦魁

2022年12月20日

(责任编辑:丁静)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