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亳州新闻网设计制作了“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题。
  专题围绕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两大主题,展现了我市部分群众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如何摆脱贫困走向小康生活,重点记录他们脱贫的过程;呈现了我市部分乡镇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营造了美丽宜居的新农村生活氛围。
  • 养好“扶贫羊” 奔上“小康路”

    7月1日一大早,打扫好羊圈卫生,脚步蹒跚地用小推车将羊粪推到地边堆放好,63岁的董玉勤骑上电动三轮车,趁着天气凉爽,到几公里外的路边又割回一车青草,打算回头掺上豆饼、麦麸喂羊。“一只羊一千多元,必须照顾好。”身形精瘦的董玉勤,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指着羊圈里安静吃草的山羊,乐呵呵地说。 董玉勤是涡阳县涡南镇董楼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五口,自己左脚残疾,妻子是盲人,大儿子患有精神疾病,因为需要常年看病,加之家庭收入有限,生活一度非常困难。

  • 脱贫又“脱单” 幸福度晚年

    2018年,脱贫后的杨纪兴“脱单”了,和邻村因养羊结缘的姜袁氏入住新房正式成为夫妻,通过承包土地,辛苦操劳,家庭收入明显增加。此后,夫妻俩通过发展种植、养殖,在2019年挣得了“一辈子也没有挣到过的钱”,当年实现收入十多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脱贫之星”。如今,夫妻恩爱,幸福生活比蜜甜。危房改造开启新生活 “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帮助,就没有俺现在的新房子,就没有俺如今的好日子。”

  • 居住更舒适 生活很滋润

    自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来,谯城区古井镇后老家村中心新村通过广泛发动干部群众,优化整合资源,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打造美好宜居乡村。“原来住的房子是瓦房,一到阴天下雨,屋里就会漏雨,住着很不舒服。屋外的环境也不好,村前村后,晴天处处是黄土,雨天处处是泥巴,出行不便,生活质量不高。 不久前,记者走进后老家村中心新村,看到村里红瓦白墙的农家院落整齐排列着,条条笔直干净的马路贯穿于房屋之间,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楼房前后则是茂盛的绿植,置身其中,就像在城里的小区一样。

  • 甩掉穷帽子 大步奔小康

    7月7日傍晚,记者在徐小娃承包的鱼塘看到,随着喂鱼机声音的响起,黑压压的鱼群迅速游来,互相拥挤着争抢食物,水面泛起大片浪花。看着欢腾的鱼群争食,徐小娃脸上挂满了幸福。 靠着这个鱼塘,徐小娃一家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他对这个鱼塘格外上心。

  • 集体经济火起来 村民日子好起来

    街南村地处汝集镇南部,亳州市未被污染的河流老母猪港北岸,村内植被丰富,环境优美,S202省道由南北方向穿境而过,而单一的传统种植方式让村民经济收入普遍不高, 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一度成为该镇重度贫困村。 穷家难当,村集体经济薄弱,一直制约着全村发展的“瓶颈”。为全面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街南村大胆谋划起了村集体经济,并将“集体经济强,村民钱包鼓”作为街南村党支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涡阳力推“信法不信访”理念深入人心

    彭某因工程款纠纷,一大早来到涡阳县群众来访接待中心打算上访,但最终通过“律师超市”找到专业律师,经过一番解答、会面,工程款问题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了……7月10日,亳州市“律师超市”现场会在涡阳召开,总结经验、优化提升,全面推广涡阳县“律师超市”经验做法。“‘信法不信访’正逐渐深入群众心里。近年来,通过在信访中心开办‘律师超市’,主动推送法律服务等措施

  • 涡阳县曹市镇:建设美丽乡村 提升幸福指数

    美丽的荷塘,荷花正艳、荷叶正绿;洁净的道路,平坦通畅、户户皆通;舒适的村居,瓜果飘香、绿树成荫……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涡阳县曹市镇变得愈加美丽起来。 今年以来,涡阳县曹市镇紧紧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工作目标,重点完成了垃圾污水处理、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河沟渠塘疏浚清淤等建设任务,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 涡阳县涡南镇脱贫户董玉富:守住“传家宝” 唱响“幸福歌”

    “走一山又一山,山山不断;走一岭又一岭,岭岭相连。走不尽淮北平原的幸福路,看不完祖国的美好河山。千家万户都是跟党走,日子一日更比一日甜……”昨日上午,念叨起如今的幸福生活,76岁的脱贫户董玉富忍不住又美滋滋地唱起自编的“幸福歌”,“不欠账,没大病,儿女孝顺,一个农村老汉还想啥,这些就够幸福了!” 董玉富家住涡阳县涡南镇董楼村,其妻子是聋哑人,过去因家庭收入单一,加之需要照顾老父幼子,经济情况一度相当困难。

  • 涡阳县石弓镇神桥村:摘掉“穷帽子” 穿上“美丽装”

    “不论村里还是自己家,还是干净好啊,看着村里现在恁美丽,我比吃碗肉还高兴。” 7月15日,在涡阳县石弓镇神桥村东神自然村,74岁的脱贫户高仲云边收拾住了20多年的房屋,边笑着对记者说,“我就一个人,也不要带孩子,没事就收拾收拾家里,饭后我就到村部的花园里转转,村里盖了凉亭,路修到哪里花栽到哪里,开的花子真美丽,我一看到就开心。”

  • 特色产业兴旺 脱贫致富有望

    2014年,谯城区观堂镇张各村被列为贫困村。 张各村与河南省永城市裴桥镇交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如何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养“扶贫羊”、种金银花、建扶贫基地、修路……不甘贫困的张各村人,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业,走上了致富奔小康之路。如今,昔日的贫困村已经变成了幸福村,贫困群众先后过上了好日子。 “我有6万多粉丝” 7月10日上午,记者在张各村见到刘四化时,他和妻子刚从地里锄完草回到家,他们的几个孩子,正在电视机前看电视。

  • 乡村面貌“蝶变” 贫困村吃上“旅游饭”

    七月流火龙虾红,碧水鱼肥荷花香,乡村振兴新时代,品虾赏荷约起来……7月25日,中国蒙城第四届龙虾·荷花休闲文化旅游节在立仓镇薛庙虾稻基地如期开幕,嘉宾满座,游人如织。 近年来,蒙城县立仓镇一手抓环境整治,一手抓乡村振兴,不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而且富民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立仓镇正以优雅的气质、美丽的姿容,笑迎四面来客,喜迎八方宾朋,这也让曾经的贫困村、贫困户吃上了“旅游饭”。

  • 涡阳县星园街道赵瓦房村:发展集体经济 打通小康之路

    雨过天晴,机器声轰鸣、工人正在焊接钢构、推整土地……7月24日,在涡阳县星园街道赵瓦房村,是一片热闹紧张的景象。“最近阴雨天气多,我们要抓住晴好天气施工,确保9月中旬准时完工,这样才不耽误新一季蔬菜的种植。”该村村委会主任王敬伟正和施工队一起焊接大棚钢构。 说起王敬伟,在赵瓦房村没有人不认识,58岁的王敬伟原来是党总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为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他向党组织提出申请,辞去村党总支书记一职,专门负责村里的温室大棚建设和生产。

  • 卧床20年 “走”出家门当“掌柜”

    董萱萱做梦都没有想到,在卧床20年后,她又能“走”出家门,甚至可以去村头看看热闹的广场舞,不仅如此,她还成了一家手机网店的“董掌柜”,每天靠自己的努力赚钱。

  • 好政策挣来好日子 好环境换来好“钱景”

    在脱贫攻坚战中,蒙城县马集镇鹤庵村着力构建产业发展、生态优美宜居的文明新村。通过认真落实扶贫政策让贫困户过上好日子,特色产业发展让居民奔向致富路,美丽乡村建设大大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

  • 好政策托起贫困户稳稳的幸福

    “医疗政策解决了看病问题,危房改造让俺住上了新房子,孩子上学还有补贴,国家的政策多好啊,我们一家人的幸福稳稳当当。”8月25日,记者在谯城区赵桥乡双楼村永平寨自然村采访时,贫困户李保林充满感激地说。

  • 叔侄相约返乡 创业当起“牛倌”

    切草机吱吱作响,搅拌草料、投栏、喂料、喂水、清扫……8月18日清晨,伴随着牛叫声,谯城区古城镇张谭村的益修养殖合作社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说起益修养殖合作社,就不得不说它的带头人——修月田和修功才

                 我为◈脱◈贫◈带◈货          更多》》》

  • 爱心人士纷纷购买“扶贫桃”

    得知李鹏的困难后,蒙城县中医院立即开展“以购代捐”“以买代帮”活动,组织全院职工购买了1100余箱黄桃,每箱十斤,约1.1万斤,解决了他的黄桃滞销的问题。

  • 打通发展“主动脉” 贫困村蝶变产业村

    也就是这个让村民哀叹“路楼的发展难上加难,致富不知道要等到哪一年”的村,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群众脱贫增收,落实产业项目9个和劳务服务项目1个

亳州新闻网出品
设计:支苗苗     编辑:范奔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