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推进安徽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号工程。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贯彻落实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精神为契机,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奋力打造乡村振兴“亳州样板”。
在全省2022年度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我市位列第一等次第一名。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亳州有哪些生动实践?“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怎么实施?如何走好质量兴农、城乡融合、绿色发展、文化兴盛、乡村善治、共同富裕等“六个之路”?【详情点击】
“走进乡村看振兴”之涡阳县义门镇刘老村篇
村道旁,一排排水灵灵的苔干依次排开;农田里,一台台中药材播种机来回奔跑;村庄内,一条条笔直的水泥路四通八达……
近年来,涡阳县义门镇刘老村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加快土地流转力度,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宜居宜业和美新农村。【详情点击】
村集体经济从负债78万元到年收入1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从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到超过平均线……近年来,涡阳县曹市镇辉山村依托辉山烈士陵园,融合红色文化元素建设美丽乡村,采取“红色+产业+旅游”等模式,激活乡村经济,提高村民收入。革命老区华丽转身,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详情点击】
“走进乡村看振兴”之利辛县永兴镇永兴村篇
从重点贫困村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到收入逾百万……近年来,利辛县永兴镇永兴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壮大集体经济,奋力推动乡村振兴,带动村民奔向美好生活。
企业进村 就业不愁
“嗒嗒嗒……”走进永兴村的利辛县团力富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10多名工人正在忙碌,有人在飞快地踩着缝纫机,有人在麻利地整理已经做好的服装。【详情点击】
新村建设之前,谯城区十河镇大周村村民住的是破旧的老房,房前屋后杂物随处可见,基础设施不完善。新村建成后,村容村貌有了质的提升,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今的大周村,产业发展结出硕果,风景如画的新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名村,每逢节假日,四面八方的游客纷纷前往,吃住行、游购娱,好不热闹。在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道路上,大周村一直在争当排头兵。【详情点击】
曾经的卢老荒村,村如其名,偏远、地薄、房屋旧,缺人、缺钱、缺产业,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如今,走进卢老荒村,新颖的七彩墙绘、宛如童话的风车花海、干净整洁的美丽庭院,已让人丝毫看不出“荒”的影子。昔日偏僻的“老荒村”,已蝶变成美丽的“网红村”,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前来“打卡”。【详情点击】
留住根脉 “老家”焕发新活力
“走进乡村看振兴”之利辛县纪王场乡孙老家村篇
秋日午后,位于孙老家村村南的翡翠塘绿水悠悠,水面上红色的木栈道蜿蜒曲折,池塘中心的水生植物生机勃勃,曝气机“喷出”的水花四溅,池塘周围杨柳依依,村舍俨然,村民在木栈道上散步休闲,观景闲谈。如今景色如画的翡翠塘,过去却是一个臭水坑。
孙老家村位于利辛县纪王场乡西部。近年来,该村通过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和文明创建,实现了墙面、田园、道路、沟塘的美丽升级,提升了村庄的整体“颜值”和“内涵”。【详情点击】
“走进乡村看振兴”之谯城区古井镇药王村篇
药王村位于谯城区古井镇西北部,与河南省接壤,地处“两省三县区”交界地带。药王村是谯城区第一批建设的新农村之一,曾因实景拍摄了以中药材经营为题材的48集电视连续剧《王初一与刘十五》而声名鹊起,先后荣获安徽省百家乡村旅游示范村、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
历经多年发展,如今的药王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宜居、宜业、宜游已成为该村最显著的特色。【详情点击】
“走进乡村看振兴”之蒙城县小辛集乡李大塘村篇
一个远离都市的田园乡村,靠什么致富?蒙城县小辛集乡李大塘村的答案是“靠肥沃的土壤,靠招商引资”。通过整合当地资源,发展现代农业,多家农业企业先后落户该村;同时,凭借产业、区位优势,又引来农业加工企业,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增收。
如今的李大塘村,产业兴旺,村民富裕,村庄越来越美,一幅甜美静谧的美丽乡村画卷跃然眼前。【详情点击】
“桃源人家”日子甜
桃树种植引发的带动效应,让桥口村的村民和村集体都鼓起了腰包。
“我家种了18亩桃树,桃子成熟后,一部分销往外地,一部分是游客前来采摘。一般来讲,每亩收益在6000~10000元不等。”老书记李井华说,在政府的有力带动和引导下,近年来,桃树的种植技术和品种也在不断提升、改进,和传统的种植方式相比,现在的品种更多,种植技术也更先进,产量也更高。
昔日盐碱地 飘出莲藕香
蒙城县岳坊镇戴尧村原名戴窑村,曾是十里八乡的砖窑村,但村民越烧越穷,只得重新拿起锄头种地。然而,戴窑村地势低洼,水患不断,形成盐碱地,“春冬白茫茫,夏天水汪汪,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
如今的戴尧村仿佛江南水乡,曾经的盐碱洼变身万亩莲藕基地,村里串起莲藕产业链,发展乡村旅游,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详情点击】
“走进乡村看振兴”之涡阳县西阳镇范蠡社区篇
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辅佐越王灭吴称霸后毅然隐居,后经商富甲天下,号称陶朱公。相传范蠡曾隐居于涡阳县西阳镇。范蠡和西施的合葬墓就在涡阳县西阳镇范蠡社区。
如今,范蠡社区依靠便利的交通和紧邻阳港产业园区位优势,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一场美丽的乡村蝶变,正在陶朱公旧居悄然上演。【详情点击】
“走进乡村看振兴”之利辛县孙庙乡振兴村篇
在利辛县孙庙乡振兴村,几十年不养牛的李生远,开始重操旧业;从昆明嫁过来的范石茵,正在通过养牛实现她的盖楼房、买汽车梦想;两年前养殖15头牛的李法辉,如今已养殖100多头,豫鲁皖一带家喻户晓的名小吃淮南牛肉汤,用的部分牛肉就来自他的养牛场……
今年,利辛县在全省率先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出台“牛十条”,推进肉牛产业强劲发展。我省也正在实施“秸秆变肉”工程。这让振兴村驶上了发展新赛道,也让很多村民鼓起了“腰包”。【详情点击】
Copyright © 2009-2019 BO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8102714号 皖网宣备07008号
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亳州晚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本网联系电话:0558-5581192 555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