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经济从负债78万元到年收入1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从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到超过平均线……近年来,涡阳县曹市镇辉山村依托辉山烈士陵园,融合红色文化元素建设美丽乡村,采取“红色+产业+旅游”等模式,激活乡村经济,提高村民收入。革命老区华丽转身,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刚投入使用的辉山红色文化教育中心。
传承红色基因 激活发展新动力
辉山村距离涡阳县城32公里,东临淮北市濉溪县,南接蒙城县,是一个“一脚踏两市,鸡鸣听三县”的偏远村庄,因境内的辉山而得名。抗日战争时期,彭雪枫领导新四军在这里抗击日寇,留下大量抗战足迹。
在众多红色印记中,最出名的辉山烈士陵园,是为纪念新四军第四师第十一旅涡北抗日殉国的300余名烈士而建。它始建于1945年,是安徽省第五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亳州及淮北、宿州地区最早、最大的抗日烈士陵园。
守着金山要饭吃,这是村民的普遍感受。如何唤醒这笔红色资源,让落后的辉山村真正“红”起来?辉山村党委书记牛雪峰告诉记者,该村依托丰富的革命遗址,深耕红色资源,提出走红色旅游发展之路。
2017年以来,辉山村与涡阳县建投公司合作,投入7000多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旅游经济,先后复原或建成辉山小院、烤茶房、护碑亭、游客中心、思源井、老书记书屋、拴马林、战地医院等旅游景点,重点打造具有鲜明新四军红色特色的烈士陵园。
红色资源优势得到发挥,辉山村也从过去有名的贫困村变成了如今知名的红色旅游村。据辉山景区负责人介绍,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辉山烈士陵园每年要接待上百场单位组织的参观活动。今年以来,游客大量增长,旅游经济逐渐复苏。
面对不断增加的游客数量,为提升旅游承载能力,辉山红色文化教育中心已于10月份投入使用。“中心刚刚启用,就承办了到村任职选调生任职培训班,进一步扩大了辉山村的名气。” 工作人员刘引表示,已经有不少市民和单位电话咨询,准备到辉山村参观游览。
目前,辉山村已获评“中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旅游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并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22年,辉山村全年游客接待量超50万人次,旅游收入1000万元。
改造后的辉山村面貌。
王丽种植的晚秋黄梨。
加快产业转型 “灰山”变身金山
过去,辉山村被称为“灰山村”。这是因为村里有制作石灰原料的石头山,挖山采石曾是村民的主要营生。“靠山吃山”的产业发展模式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为此,辉山村成立了乡村振兴公司,将属于集体的土地、荒坡荒沟等进行整合,用于入股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实现资产升值和集体增收。同时,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将村里部分土地集中流转,发展观光农业。
村民王丽过去在外地打工,后来决定返乡创业种植果树。目前已种植梨树60亩,现在正是晚秋黄梨上市的季节。王丽告诉记者,晚秋梨个头大、价格高,亩产3000多公斤,每公斤能卖10块钱,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不仅如此,她还将一些梨制作成梨酒、梨膏,进一步提高了经济附加值。
目前,辉山村种植各类果树1000多亩,品种有晚秋黄梨、石榴、桃等。“在返乡创业村民的带动及种植补贴政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种植经济林木,形成了围绕村庄的金果林带。”牛雪峰说。
在他们的带动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起了餐厅、旅馆,还有人做起了电商,专门销售农副产品和红色文化旅游产品。通过农旅融合,辉山村不断加快产业转型步伐,产业日益兴旺,村民生活越来越富裕。
近年来,辉山村积极搭建创业就业平台,邀请电商专家开展新农人电商知识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干事创业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辉山村将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积极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加快农旅融合发展步伐。”牛雪峰说。
截至2022年底,辉山村已流转土地2000多亩,村集体固定资产1300万元,经营性资产970万元,集体收入101.1万元,人均纯收入19918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打造文旅示范村 “红色”辉山更红火
走进辉山村,村屋农舍错落有致,青砖、灰瓦、竹篱笆等当地材料垒成的砖墙别有新意,透露出浓浓的皖北村居韵味。
辉山村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在硬件建设和软件营造过程中充分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以“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为理念,体现乡村特点,留存乡村风貌,重构乡村文化,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辉山村的改造尽量保持当地文化特征,尽可能恢复涡阳传统文化标识,建筑设计上结合地形和建筑功能,注意把握建筑造型、材料、色彩等要求,充分考虑乡村田园生活的元素。”曹市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建筑材料就地取材,使用了辉山原有的石、沙、土、木、竹等资源,减少建筑垃圾,确保生态良性循环。公共设施部分还控制混凝土使用比例,除必要的晒场外,道路与广场、庭院地面尽量使用本地材料。
村民侯维强的房子位于辉山脚下,紧邻辉山烈士陵园,政府为其免费进行改造。“改造后,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居住环境明显提升,生活在这里心情也变好了。”侯维强说,现在来辉山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他家超市的生意日益红火。
发展红色旅游,也带火了侯虎的生意。侯虎将自家超市改造为集超市、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红色记忆”民宿。“现在村里的红色旅游越办越好,我的生意也一天比一天火,日子越过越红火。”侯虎高兴地说。
“我们将深入挖掘本村红色资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增加村民收入,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牛雪峰表示,下一步,将努力把辉山村打造成全国红色文旅示范村、长三角乡村振兴样板村、全省休闲农业宜居地,实现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净、美、富、和”的和美乡村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