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合民意】拒绝校园欺凌 守护美好青春

亳州晚报“成长心语”举办校园欺凌防治主题直播讲座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2月26日上午10时许,由亳州晚报“成长心语”栏目发起的“防范校园欺凌:拒绝沉默,守护青春!”主题直播公益讲座在安徽中药科技学校报告厅举行。活动邀请亳州市心理学会理事、心理健康教育硕士、高级讲师鲁富丽担任主讲。此次讲座通过“亳州晚报成长心语”视频号全程直播,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模式,为青少年带来一堂生动的“反欺凌”必修课。

讲座伊始,鲁富丽围绕“什么是校园欺凌”这一基础问题展开讲解,详细阐述了校园欺凌的特点,让学生们对校园欺凌有了清晰的界定。

为了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校园欺凌的普遍性,鲁富丽组织了一场游戏。她用一张白纸设计沉浸式互动环节:每位学生手持白纸,当听到“被起侮辱性绰号”“遭遇肢体冲突”“遭受集体孤立”等情景时,将纸张揉皱一次。

结合当下网络热点话题,鲁富丽详细讲解了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从肢体冲突到语言暴力,从社交孤立到网络欺凌,全方位地进行了分析举例,让学生们对身边可能存在的校园欺凌行为有了更敏锐的洞察力。她特别指出:“言语暴力、社交排斥、网络诽谤等隐性欺凌的危害不亚于肢体冲突。”

“以前觉得开玩笑不算欺凌,现在明白任何让人感到痛苦的行为都该被正视。”一名学生攥着皱巴巴的纸张说。

针对近期网络热议的多起校园暴力事件,鲁富丽通过《少年的你》电影片段解析欺凌心理机制:欺凌者往往通过控制他人获得扭曲的优越感,而被欺凌者的沉默会助长施暴气焰。现场播放的影片中,主人公蜷缩在角落的镜头让在场学生屏息凝神。

鲁富丽还深入探讨了校园霸凌的心理成因,从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心理层面进行剖析,引导学生们理解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便更好地应对和预防校园欺凌。

随后,鲁富丽深入剖析了校园欺凌的危害。她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数据,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校园欺凌对受害者身心造成的严重伤害。在讲解过程中,鲁富丽还与现场学生积极互动,提及学校门口设有校园欺凌举报箱,鼓励学生们勇敢地对校园欺凌说“不”,遇到问题及时寻求帮助。

鲁富丽还讲解了防范校园欺凌的法律法规,并给出了实用自保指南:避免独处监控盲区、警惕财物外露、培养阳光气场,并强调“遭遇欺凌时保存证据、立即求助才是勇敢的表现”。

“这堂课让我分清了玩笑与伤害的界限,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我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了。”讲座结束后,一名学生表示。

此次讲座是“成长心语”公益课堂在今年春季的“开学第一课”,接下来,“成长心语”栏目将持续关注校园欺凌防治工作,普及防范校园欺凌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应对校园欺凌的能力。

亳州晚报“成长心语”栏目由团市委联合亳州晚报社、亳州市教育局、安徽中药科技学校、亳州市心理学会共同开设,聚焦夫妻关系、亲子教育、人际交往等生活难题,邀请专家从心理学角度提供建议。大家可关注“亳州晚报成长心语”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活动详情。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