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日前,《亳州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根据《方案》,我市将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壮大生活性服务业、实施四项重大行动,推动全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游客在市区华佗百草园滑雪场玩耍(资料图片)。 陈显锋 摄
加快“两业融合”步伐
《方案》围绕更好服务“4+6+6”产业集群建设,加快“两业融合”步伐,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聚焦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发展体系,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发展目标方面,到2027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660亿元、占GDP比重达55%左右,能级规模显著提升,产业结构更加优化,集聚效应更加明显,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程度显著提高,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
2025年目标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60亿元以上,服务业投资增长2%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30亿元以上。
2026年目标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560亿元以上,服务业投资增长5%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00亿元以上。
2027年目标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60亿元以上,服务业投资增长5%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80亿元以上。
《方案》明确了23项重点任务,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壮大生活性服务业以及四项重大行动等方面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围绕数智化服务,我市将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壮大工程。依托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强化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广度和深度。到2027年,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行业型、专业型、区域型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建设一批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实施物流供应链服务降本增效工程。积极申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推进全国邮政快递枢纽建设。打造长三角3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培育省级冷链物流基地、冷链集配中心。到2027年,新建或提升中药专业化第三方物流园区1—2家,冷库总库容达到500万吨,新增A级物流企业3家。
实施现代金融服务创新赋能工程。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快企业上市进程。到2027年,力争新增上市企业2家,加大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引进力度,实现股份制商业银行“零的突破”。
实施人力资源服务集聚开发工程。整合中小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做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育一批有核心产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示范性佳的行业企业。到2027年,培育5A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家,人力资源服务业综合产值达17亿元。
实施电子商务服务提档升级工程。大力发展社区电商,培育平台电商、垂直电商、内容电商、直播电商等新赛道、新领域,加快补齐农村5G、电网短板。到2027年,全市网络销售额突破190亿元。
实施软件信息服务培优育强工程。加快大数据(软件)产业园建设,培育发展大数据及软件服务企业,推进智能工厂梯度建设。到2027年,力争培育先进级智能工厂15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2家、大数据企业30家。
实施科技服务强基提质工程。大力发展成果转化、研究开发、科技中介等科技服务。到2027年,新增规模以上科技研发服务业企业6家,实现科技服务企业营业收入5亿元。
此外,未来三年,我市还将实施设计检测服务创新发展工程、商务咨询服务专业提升工程、科技服务强基提质工程、会展服务扩容提质工程和节能环保服务提质扩面工程。
培育壮大生活性服务业
围绕餐饮住宿,我市将提升餐饮服务品质,促进“亳州药膳”产业升级,着力打造更多“亳州药膳”名菜、名师、名店、名牌。提升住宿服务水平,培育一批中高端酒店品牌和民宿品牌。实施乡村旅游精品示范工程,到2027年,培育“皖美休闲旅游乡村”6个,“皖美民宿”达30家。
培育城乡居民家政服务市场,实施放心家政行动,深化家政服务劳务对接行动,推动家政进社区,增加家政服务供给。
在养老托育方面,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实施“健康亳州”“养生亳州”行动计划,打造具有浓郁中医药特色的健康养老服务品牌。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到2027年,全市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达14家。
在文化旅游方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发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创意项目,持续开展文化旅游年活动。到2027年,文化产业规上企业达105家以上,文化旅游产业市场主体达4100家以上,文化旅游收入达394亿元,国家4A级旅游景区达11个。
在商贸流通方面,积极培育线上线下互动的体验式智慧商业企业,引导商品专业市场开展“互联网+”转型升级。引进高端商业,培育消费热点,发展新兴业态,打造核心商圈。积极扩大汽车、家电、建材、通讯产品等重点商品消费,引进知名品牌。
在体育消费方面,实施“快乐健身”暖民心工程,提升“15分钟健身圈”水平。积极办好亳州马拉松、国际健身气功博览会、运动会以及球类、广场舞业余联赛等具有影响力的群众性品牌赛事活动。
在民生服务方面,培育壮大健康体检、咨询、管理等新型服务业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提升健康消费服务水平。支持、鼓励企业发展智能化家居一站式服务、“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开展家居、家装等特色消费促进活动,提升居住体验和社区服务水平。
在数字服务方面,提升生活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支持、鼓励企业创建智慧商圈、智慧街区、智慧门店等新场景,发展无人零售店、自提柜、云柜等新业态。
实施四项重大行动
实施集聚提档行动。加快服务业集聚发展,培育建设具备较强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加强总部经济招引、培育,积极发展平台经济,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施服务业壮大行动,加快培育一批服务业专精特新企业。
实施品牌创建行动。加大老字号品牌挖掘,推动老字号品牌建设,支持企业参与安徽老字号认定、长三角老字号集中展示、中国品牌日等活动,加强“皖美品牌”服务业企业培育。制定、修订服务业领域地方标准,争创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
实施“两业融合”行动。持续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支持建设国家级“两业融合”试点,拓展“两业融合”应用场景,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鼓励制造业企业发展智能工厂、柔性化定制、供应链管理等模式。
实施科技赋能行动。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数字产业前瞻布局。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规范数据市场流通、交换机制,提升数字化基础设施水平。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运行监测平台。
《方案》还明确了保障措施,将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完善服务业支持政策,进一步提升政策竞争优势,全力做优一流产业生态。强化项目支撑,围绕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和补齐短板弱项,超前、精准、高效谋划项目,定期调度、会商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强化考核引导,将生产性服务业招引纳入招商引资考核,完善服务业重点指标监测预测机制,动态跟踪监测数据变化,及时反映重点领域行业发展情况。(记者 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