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志愿红” 和谐“一家人”

——记第九批安徽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利辛县城关镇和谐社区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5支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3000余人、开展活动1000余场次、受益居民3万人次……这是利辛县城关镇和谐社区“学雷锋、践行动”的“活动清单”,也是居民心中的“幸福账单”。调解纠纷、开展义诊、清洁卫生……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志愿者正在为群众办理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

用心服务,群众办事“少跑腿”

3月28日,在和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前来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整个大厅充满欢声笑语。“只用了3分钟就完成了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和谐社区工作人员办事效率真是太高了,而且人也特别热情。”75岁的居民田腾法为社区工作人员竖起大拇指。

田腾法并非和谐社区居民,但他听说这个社区服务热情、办事效率高,路过这里时专门办理了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经常有其他社区的居民慕名而来,最远的能跑半个利辛县城。”和谐社区“两委”委员闫玲说,从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到营业执照办理,无论是哪个社区的,只要是我们能办的,都会帮助办成。

从4月份开始,利辛县城将禁行三轮车、无牌四轮车,目前正处于宣传动员阶段,但可为特殊群体办理通行证。由于和谐社区紧邻利辛县残联,每天都有不少群众来咨询办理残疾证和通行证事项,社区工作人员都会耐心解答。不仅如此,社区还会为办事群众免费复印资料。

把“分外事”当成“分内事”来干,和谐社区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所有社区工作人员都是注册志愿者,只要是能帮助别人的事,我们都愿意干。”和谐社区党总支书记刘伟说,不管是哪个社区的居民,只要到了和谐社区,都会一视同仁。

和谐社区常住人口21580人,共有注册志愿者3120人,随处可见“志愿红”,人人争做“活雷锋”。“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办实事、做好事,用心服务好每一位居民,宁愿自己多费事,多磨嘴皮子,争取让群众‘少跑腿’。”刘伟表示。

邻里守望,凝聚社区“一家人”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和谐社区将“一家人”理念融入志愿服务中,打造“邻里守望”项目,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最近,辖区月亮湾小区23栋的居民吵起来了。该栋居民楼一楼为架空层,平时用于电动车停放和充电。前不久,外地某市发生架空层电动车火灾事故,部分居民要求将电动车从架空层清理出去,引起其他居民不满,双方闹得不可开交。

“银发说事团”的志愿者经过走访,发现问题的核心是如何解决电动车的停放和充电问题。志愿者们积极行动起来,联合社区、物业在楼栋旁边找了一块空地安装充电桩,反对清空架空层的居民终于改变态度,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银发说事团’共有11名志愿者,由老党员、退休人员组成,平均年龄70岁,在群众中具有很高的威望。”刘伟说,他们积极参与小区事务管理,化解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是社区管理的“好帮手”。

“银发说事团”是和谐社区“邻里守望”志愿项目之一,还包括“邻里集市”“邻里茶话会”“邻里马扎会”“邻里帮”志愿项目,常年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以及服务退役军人等活动,拉近了邻里之间的关系,营造了互助互爱的和谐氛围。

结对共建,和谐社区“雷锋”多

3月22日,和谐社区邀请利辛县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乳腺、甲状腺健康科普讲座及义诊活动,向居民普及乳腺及甲状腺相关疾病知识以及如何治疗和预防,并免费为居民检查甲状腺、量血压、测血糖,受到社区居民欢迎。

像这样的健康宣传和义诊活动,在和谐社区已经司空见惯。“我们通过‘结对共建’机制,与27家单位建立了共建关系,内容从党建延伸到志愿服务。”刘伟说,他们与共建单位合作,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了社区的一大特色。

在和谐社区的共建单位中,既有医院、银行、供电等服务性单位,也有园林、文旅等部门,志愿者500多名。“在共建单位的帮助下,社区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类型丰富、数量多,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刘伟说。

近年来,和谐社区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项目,包括帮困救残、敬老爱亲、邻里和睦、保护环境、红色宣讲等,共计1000余场次,服务居民3万人次。刘伟表示,社区将发挥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作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快评

人人学雷锋 处处见“锋”景

“学雷锋,做好事”,这句话早已耳熟能详。一个人做好事易,难得的是一群人做好事。但在和谐社区,“活雷锋”处处可见,从群众到党员,从在职人员到退休老人,他们身上都有“雷锋”的影子,温暖着身边的人。

爱心不分轻重,善行不分大小。只要是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行为,就是好事。和谐社区志愿者的点滴善行,最终汇聚成了人间暖流,温暖着人们的心房。只要人人心中有爱并化为行动,“雷锋”就不会走远,随时随处都能看到“锋”景。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