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抗疫一线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春色满园,万物滋润。本是赏花踏青抒怀的季节,却因疫情,困住了脚步,也把神经紧紧地提了起来。

4月23日早上6点50分,“嘟……嘟……”的手机振动声把我惊醒,不情愿地拿起床头柜上的手机,看到是单位打来的,竟然有八个未接,同事声音急促地告诉我,接市委紧急通知,市文联要抽三人支援利辛县抗疫,马上就出发。疫情就是命令。我迅速整理好行装,一个多小时以后,便抵达利辛县城。

利辛抗疫指挥部把从市直各单位抽调的260多名人员分到23个乡镇。我被分到阚疃镇,我们的小分队有9人。我们9人又分成3个小组,任务是深入到村、居委会,巡视督查防疫卡点和街道小巷管控。我意识到,我们是在抗疫第一线,真正地与疫情面对面了。

在阚疃镇的这些日子,每天都有很多令人感动的事情发生。我们的基层干部、志愿者,把疫情防控卡点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白天和黑夜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医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核酸采集,到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累了,就地休息一会儿;困了,在凳子上趴一会儿;饿了,喝矿泉水,吃方便面。没有人在意生活的清苦,没有人在意身体的疲惫,特别是26日那天阚疃镇的平等社区有两个区域被划为封控区后,我们的督查任务更重了,但没有人因此而打退堂鼓。大家无怨无悔地守护着乡村,守护着家园,守护着这片热土。

与疫情面对面的战斗,使我明白:“守护者”就是担使命,保安康,讲奉献。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在中国大地上,每到困难的时候,总有人无私奉献,不畏牺牲,勇敢“逆行”,以一腔热血守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我想起了额济纳旗的胡杨树,坚韧不拔,自强不息,铮铮铁骨,坚强不屈,它们在烈日下顽强生长,在风霜雪雨中忠诚守候,无私地守护着边关大漠。我们的抗疫工作者,就是那一棵棵屹立的胡杨树,他们的精神,是宝贵的,是可以传扬的,是在关键时刻能力挽狂澜的。

什么是英雄?做出惊天动地伟业的是英雄,在关键时刻能顶上去的是英雄,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成绩的是英雄,在抗疫前线默默奉献的,都是英雄。

有一首歌的歌词写的好:“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为了春回大雁归。”这些亲身参与的工作,这些感人的画面,这些心灵的洗礼,这些精神的传递,将是我今后一个时期创作的主要内容。文艺要扎根沃土,扎根人民,为人民群众服务,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才真正理解了这些理念。我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创作了36幅书画作品,捐赠给阚疃镇政府及坚守抗疫一线的镇站、所、卫生院,还有镇上的六个执勤卡点,向他们表达一个文艺工作者的敬意。

愿所求皆所愿,山河无恙,岁月安康!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