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店子的两棵银杏树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谯城区薛阁办事处以东二里地,有个贾店子社区,城区没扩大那会儿,叫贾店村,传说魏武帝故宅就在那里。

贾店子村实际上是两个小村,路南的叫前贾店子,路北的,叫后贾店子。前后贾店各有一棵两千多年的大白果树,这两棵树正南正北一条线,相距几百米,都是几搂粗细,树丫直插云天,好像两只绿色的龙角。

传说,这两棵白果树是小白龙的两条龙须。

相传,很古的时候,涡河里住着一条小青龙,它本是东海龙王的表侄,本是一条行雨的“雨龙”,因为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掀波逐浪,海边的渔民不时遭受无妄之灾。东海龙王怕他不走正道,奏明玉帝,罚他在涡河里做一条“河龙”,修身养性。

几千年过去了,对于龙族来说,只是眨眼的工夫。但小青龙在涡河里住得久了,两岸百姓男耕女织,青山绿水,纯朴的民风,和谐的田园,磨去了他的野性,他变得温顺善良了,也变得勤快了。他顺应天时,为两岸人们送风送雨,风调雨顺,家家富足。人们感恩不尽,修建了好几座龙王庙。

到了东汉末年,朝廷腐败了,奸臣当道,暴政乱行,老百姓被弄得食不果腹,年年都有饿死人的现象。小青龙可怜两岸人民,痛恨朝廷暴政,可是,他只是一条小小的河龙,也就是民间传说的“草龙”,不是“真龙”,不能称皇人间,办不了人间的事情。他想:“我要变成一条‘真龙’在人间做真龙天子,才能改变世道风气。”他驾云回到东海,苦苦哀求叔父,请他施法把自己变成“真龙”。东海龙王见他情真意切,就说:“你若有诚意,自愿放弃几千年修行,到凡间历劫,也行,你是涡河龙王,若你能从涡河东头拱到西头,把河道加宽三丈,我就奏明玉帝,让你投生帝王之家,做个真龙天子。”

小青龙答应了,腾云驾雾离了东海,也不回涡河龙宫了,从东向西拱了起来,龙头前拱,龙尾分水,把河道整整开阔了三丈,拱啊拱啊,拱到蒙城县,龙角拱伤了,裂了大璺(纹),龙鳞也磨掉了,龙爪也抓破了,疼得钻心。但他一想起两岸人民和自己的誓愿,就忍住疼,继续向前拱。

这一天,小青龙拱到亳州城下。连天辛苦拱地,不眠不休,它早已筋疲力尽,忘记了亳州是个千年古城,城墙又高又宽,墙角一直砌到涡河底,都是厚厚的大青石头垒的,它头昏脑胀,心急力猛,一头撞到了城墙角上,轰的一声,昏死了过去。醒来一看,龙角也断了,龙鳞也落了,龙爪也废了,连一丝力气也没有了,哪里还能向前再拱啊,想想自己壮志未酬,郁闷难当,又羞又愧,仰头长“啸”一声,两条保全尚且完好的龙须,穿过地面,笔直地伸了出去,落地生根,变成了两棵巨大的古树——树上结着白色果子,人们称作“白果树”。文人则认为银子最白,果子似杏,称它为银杏树。

小青龙终于没有成为“人间真龙”。还是一条“土龙”,所以老百姓叫那两棵白果树为“土龙须”,小青龙没坐上真的金銮殿,所以此地就叫“假殿”——后来居民姓贾,改为“贾店”。不过,毕竟龙须所在,树下的曹家古宅,得其风水,到了曹操一代,父子三代称帝称王,留下了不朽的功业。                     讲述:贾如春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